当前位置:

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作者:王夏一、陈芳 发布时间:2015-01-26 22:42:20

小城镇是城镇化建设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力量,也是城镇体系中层次最低、数量最大的群体,发挥着连接农村与城市的桥梁纽带作用。近年来,小城镇建设和发展呈现统筹规划、重视基础建设、创新管理模式、自成特色等良好趋势,以常德市为例,截止2013年底,全市人口已经达到六百万之巨,乡镇数量达到200个,其中103个建制镇, 97个乡。103个建制镇按2013年人口规模划分,10-15万人口的城镇有3个,5-10万人口的城镇1个,2-5万人口的城镇13个,1-2万人口的城镇12个,人口规模不到1万人的建制镇74个,但在发展受到制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发展规模和行政布局来看,“小而不强,多而不精”的窘境一直困扰小城镇的发展。全市城镇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58个,这是全国城镇密度每万平方公里21个的2.8倍,平均每个建制镇管辖地域仅172平方公里,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狭小,城镇功能发挥受到极大影响。实践证明,一个小城镇只有当镇区人口超过5万人才可以对周边若干乡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明显的带动作用,而全市103个小城镇中超过5万人的只有4个,是我市小城镇发展的最大软肋。

2、从资金投入来看,目前小城镇建设的投资主体还是镇政府,是典型的保运转、保稳定的财政,建设资金捉襟见肘。镇政府要拿出更多的钱来投入到小城镇建设中来非常困难。同时,上级政策支持也非常有限,省市均没有出台相对固定的资金扶持政策,建制镇只有达到上级部门规定的人口、经济等规模才能争取到一定额度的专项项目资金。

3、从产业发展来看,小城镇三次产业结构不优,发展还很不平衡。工业经济以“散、弱、小”的资源粗加工型企业为主,工业化水平较低,不能有效带动一、三产业发展,制约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农业产业比较分散,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程度较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带动。服务业发展层次较低,缺少规模大、实力强的商贸企业,基本上以个体商贸、批发零售为主,对城镇发展的带动力不足。

4、从城镇管理来看,管理模式滞后。一是认识上的重建轻管现象一直存在。主要精力集中在找项目、筹资金、批土地、出形象上,疏于对道路、市场、垃圾中转站、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没有成套的办法。二是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匮乏,设备不够。工作人员不能充分履行职能,集镇无序建房等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管理。三是城市管理执法权还未延伸到乡镇一级。底气不足,手段不硬,城镇管理还停留在靠“嘴巴皮子”和“熟人面子”的阶段。

对加快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建议:

1、科学规划引领小城镇发展

按照“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情,一镇一产业”的新思路,统筹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把握好四个重点:一是突出小城镇自身特点,体现自然特色、产业特色以及历史文化底蕴等。二是搞好小城镇功能分区,尽快实现控制性详规全覆盖。实现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畅便捷。三是架构好小城镇框架,膨胀城镇规模,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小城镇聚集能力。

2、深化改革推进管理体制机制创新

通过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小城镇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模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出台扩权强镇意见,将能够下放的各种管理权限依法下放到镇级,赋予小城镇享有与目标责任相匹配的权限和资源。为建立完善乡镇(街道)小城镇建设管理机构,建议我市出台指导意见,从职责(能)、人员编制、经费上予以保证,解决有人干事、有钱干事的问题。

3、掀起小城镇建设“全民风暴”

从老百姓反映最强烈之处“破题”,群策群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感染和鼓舞老百姓同进同退。比如,号召讲文明讲卫生、评比最美庭院、鼓励居民对城镇发展建言献策,倡导“自主管理,自主建设,自主服务”的理念,让每一位居民萌发对小城镇建设做出贡献的参与热情和责任感。

4、拓宽小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

一是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公共财政投入,建议市县财政设立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并列入预算,根据财政状况合理确定资金拨付基数,重点支持中心建制镇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建税乡镇税收返回比例,切实增加小城镇可支配财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二是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组建小城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实行国有独资,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滚动开发。大力支持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构建政策性金融、商业金融相结合的农村金融体系。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瞄准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积极争取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工业、农业、旅游等方面的产业项目,通过产业聚集人气,盘活人流、物流、资金、信息流,实现就地城镇化。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