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蔡锷的传奇人生

作者:赵艳梅 发布时间:2016-04-25 07:55:31

蔡锷将军在中国现代史中,“辛亥革命是功臣,再造共和打先锋”,功勋卓著,事迹传奇,在人们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蔡锷是湖南邵阳人,我出生在他的故乡,因此我们之间有着不解之缘:小时候常听长辈讲起蔡锷的英雄事迹;读书时看了一些有关蔡锷的图书和电影;工作后常到邵阳松坡图书馆阅读,到松坡公园游览;并多次到市郊蒋河桥参观蔡锷故居;也曾到长沙岳麓山参观祭拜蔡锷坟墓;并读了不少关于蔡锷的文史资料。蔡锷将军的一生,虽是短短的一生,却是传奇的一生。

白虎转世

蔡锷将军的出生地——蔡锷故居,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原属邵阳县小东路亲睦乡蒋家冲蔡桥头。1981年地名普查,为了纪念蔡锷将军,定名邵阳市大祥区蔡锷乡蔡锷村蔡锷故居。它是一座极为普通的农家住宅:矮矮平房,土墙青瓦,中间堂屋,两边正房,右正房外加一间厨房。蔡锷的父亲蔡正陵是位忠厚老实的农民。蔡锷的母亲王再秀却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她原来姓什么自己也不知道,她在两三岁时,家里大人带她逃荒成了累赘,于是将她捆在路边树上就离开了,幸有邵阳谷洲王姓贫苦农家收养并改姓王,成人后,嫁给蒋家冲蔡正陵。蔡锷的母亲于光绪八年十一月初九,即公元1882年12月18日生下蔡锷。蔡锷出生前夕,蔡母梦见她在屋后松林山坡行走,忽有一只白虎从松林山坡走到面前,扰之不怒,遂揽于怀中,随之梦醒,蔡锷呱呱坠地。其父母为蔡锷取名艮演,字松坡,乳名虎儿。艮为山,寅为虎,虎自松林山坡来,故字松坡。直到蔡锷19岁时,因跟随唐才常参加汉口起义失败后再去日本,才将原名艮演改名为锷,其字松坡未改。“锷”意为刀剑之刃,希望自己今后像刀剑之刃,锋利无比,立志流血救民。

神童之誉

蔡锷小时候,记性好,悟性高,进取心更强。他6岁进私塾念书,10岁读完“四书”、“五经”,13岁考中秀才。因聪明好学,才华出众,从小就有神童之称。蔡锷13岁参加湖南学政江林在邵阳举行的院试,考官早就听说他是神童,为了测试他的才学真假,在正式考试之前,就作联吟对方面故意为难他,他沉着应付,对答如流。如进考场时,人多拥挤,他年小体弱,骑在父亲肩上,考官见了说:“子将父当马”,蔡锷回答说:“父愿子成龙”。蔡父将蔡锷从肩上放到地上,考官见蔡锷穿的长袍,说:“小后生,长袍拖地”,蔡锷回答说:“大考官,洪福齐天”。考官询问蔡锷年龄后说:“宝庆考生八十,惟汝最小”,蔡锷回答说:“孔门弟子三千,数回领先”。考官伸出手指,指向窗外远方一座宝塔说:“宝塔七层,四面八方”。蔡锷伸出手掌到考官面前回答说:“玉堂五指,两短三长”。考官最后拿出一张两寸见方的白纸给蔡锷,要求他在上面写出万字并当场交卷。蔡锷开始感到惊讶,但马上缓过神来,挥毫疾书:“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立即交了卷。考官被折服了,高声地说:“真是神童!”

蔡锷考中秀才出榜后,父亲带他去商店买红纸写喜报,店里老板知道他考中秀才,拱手祝贺说:“小相公,三元及第”。蔡锷也拱手感谢说:“大老板,四季发财”。店老板也想测试蔡锷才华,指着自己店内柜台挂的福禄寿画屏出对说:“福禄寿三星拱照”,蔡锷应声作对说:“公侯伯一品当朝”。店老板听了后高声叫好,立即将红纸加上画屏,不收分文,全部赠送给蔡锷父子。有关蔡锷作联吟对故事还有不少,如“小童子,袖里插花,暗藏春色”对 “大宗师,堂前摆烛,明察秋毫”; “中秋月不明,挂一盏灯,替乾坤增色”,对“惊蛰雷未动,擂三遍鼓,代天地回春”等等。

喜剧婚姻

蔡锷5岁时,父亲为着生计,举家迁往武冈州山门大坝上(今洞口县水东乡)。不久又迁到山门洪庙(今洞口县山门镇路边村)。蔡锷父亲从事小本生意,由于为人忠厚,生意公道,人际关系较好,他常与路边刘家的刘辉阁闲谈,心情契合,成为好友。刘辉阁见蔡锷聪明活泼,逗人喜爱,很有前途,决定留到刘家私塾免费读书(蔡锷从启蒙到留学日本的学费川资全部由刘辉阁负责),并将其侄女、刘黎阁长女刘长姑许婚给蔡锷。当时刘长姑比蔡锷大八岁,自认为年龄相差太大,门户又不相对,内心并不情愿。蔡锷22岁自日本学成回国,回山门探亲,履行婚约,这时刘长姑已有30岁,仍誓死抗婚。刘黎阁的次女刘新英,她自小死了母亲,不得继母欢心,遂由叔父刘辉阁夫妇扶养,爱如亲生。这时新英年满20岁,已经成年,她不满姐姐门户之见,当迎婚花轿临门之际,自己挺身而出,主动演出一幕“妹替姐嫁”的喜剧。蔡锷与刘新英结婚后,认为新英既侠且贞,给她改名侠贞。

投笔从戎

蔡锷15岁时,经府县和乡绅联名推荐到长沙考入湖南时务学堂,受业于谭嗣同、梁启超、唐才常等维新派人物。在同班几十名学生中年龄最小,却成绩最好,时有课卷在《湘报》上发表,颇得老师梁启超等器重。他17岁,刚到上海考入南洋公学,又应梁启超之召,赴日本东京大同高等学校学习,先学专业,后学军事。他深明大义,意志坚定,为了推翻封建帝制而投笔从戎。18岁时,他回国在武汉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策动反清武装起义,事败后重返日本,转入陆军成城学校。他21岁时,考入东京士官学校,以优异成绩成为“中国士官三杰”之一。他22岁时,奋笔五万言,请求家乡湖南巡抚行新政。回国后,他坚持“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信念。他加入章士钊所领导的华兴会外围组织——爱国协会。后又加入同盟会,创立武德会。在将近十年的日子里,先后奔走于江西、湖南、广西、河南、云南等地,从事军教,为建立民国,培养了大批的军事骨干人才。29岁时,武昌起义爆发,他马上在云南发动起义,成立军政府,并被举为都督。他权为民用,不徇私情,使云南成为当时中国乃至世界的民主革命的亮点。

革命伟人

蔡锷不屈不挠地和想复辟帝制的袁世凯进行斗争,受到袁的猜忌,被调到北京委以虚职,实则软禁。但他不为威逼利诱所动,在北京小凤仙等人的帮助下,化装逃出北京到天津,与梁启超密商反袁,约定:“失败就战死,绝对不亡命;成功就下野,绝对不争地盘”。他在孙中山,黄兴等革命党人的帮助上,多次摆脱袁世凯派出的刺客的捕杀和追击,渡日本,返上海、赴香港,经越南,再入云南。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正式宣布当上“中华帝国”皇帝,蔡锷立即在云南发动反袁护国战争,宣布云南独立,继战川黔,先使贵州宣布独立,又在四川泸州几番血战,给袁军重创。袁世凯在做了83天皇帝后,被迫于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因众叛亲离,在忧愤中气绝身亡。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新成立的北京政府任命蔡锷为四川都督兼民政长。而蔡锷在护国战争中,劳累过度,久病未治,骨瘦如柴,危在旦夕。1916年8月辞职赴日本就医,11月8日,病逝于日本东京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弥留之际,仍以国为重,语不及私。革命伟人离去,一代将星陨落。民国政府追赠他为陆军上将,拨银两万元治丧。民国六年即1917年4月在长沙岳麓山为他举行国葬,蔡锷也成为民国历史上的“国葬第一人”。

今年是蔡锷将军逝世百周年,特撰此文,以示纪念。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