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捐资助学永远在路上

作者:夏坚 发布时间:2016-06-03 09:17:55

德哥者,民建长沙市天心区工委主委王德军也。见过他的人都会亲切地称呼他一声德哥。

我与德哥的结识,还得追溯到2014年9月。那时,由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和民建长沙市委共同捐资开办的“思源佑华教育移民长沙民建班”(简称“思源班”)在桑植县澧源镇中学举行开班仪式。在仪式上,德哥作为企业家代表上台讲话,他方型脸,厚嘴唇,身上穿着件很普通的灰色T恤,完全就是一副中年邻家大叔的形象。在台上,他不带讲稿,说一口地道的长沙方言,与之前几位西装革履、普通话字正腔圆的发言者大相径庭。连坐在教室后排的人也开始窃窃私语,对这位朴实的中年大叔充满好奇。德哥的发言很短,大意是说他代表天心区工委送了些书籍和体育用品,希望受助学生勤奋学习,他们一定会结对帮扶到底之类的大白话。当时,我以为他只是讲讲客套的场面话,对于他的承诺并未在意。仪式结束后,嘉宾集中参观学校教室、食堂和学生寝室,我发现德哥一个人总是徘徊在队伍最后,他关注所参观的每一处细节,时而查看教室课桌椅所使用的材质,时而测量学生寝室床铺的尺寸,甚至连厕所都瞅了个遍。在回程的车上,他眉头紧锁,面色凝重,忧心忡忡在念叨:“这儿的条件太差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学习可不行”。见此情形,我也主动上前与德哥攀谈了起来,他向我详细询问了“思源班”的开班背景和学生受资助的情况,表示他回去后将召开区工委主委会议,发动会员全力帮扶“思源班”学生。

有一天,我接到德哥电话,说他计划再赴桑植看望“思源班”学生,让我一同前去。原来德哥回来后,把自已在桑植的所见所闻向民建天心区工委做了详细汇报,其结对助学的想法得到区工会广大会员的一致认同。此后,德哥与民建天心区工委的会员及社会爱心人士先后六次赴桑植“思源班”走访慰问,为学生寝室安装了壁扇、学生专用双层床、LED节能灯具等,为“思源班”教室更换了全新的课桌椅,在学校食堂安装了直饮水设备,有效地改善了“思源班”乃至澧源镇中学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德哥在走访学校发现,整个澧源镇中学连件大型乐器都没有,学生在学习歌曲时只能由老师清唱教授或是跟着电脑播放的音乐来学,他不禁感叹:“在长沙市区,哪个学校没有自己的音乐教室?与长沙相比,这里的差距是全方位的”。为了不让“思源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德哥毅然决然地将自己家中一台施特劳施牌钢琴捐赠给学校。这台钢琴,陪伴着德哥的女儿走上音乐之路。如今,它又有了新的使命,为山区学子启迪心智,陶冶情操。有了这台钢琴后,澧源镇中学成立了建校以来第一支合唱队,包括“思源班”在内的许多山区学生得以在音乐的殿堂里放飞自己的梦想。2015年,德哥的女儿也随天心区工委慰问团队来到桑植,再一次用这台熟悉的钢琴弹奏出动人的旋律,“思源班”全体学生也在钢琴的伴奏声中齐声唱响《饮水思源》——“思源班”班歌。看到此情此景,德哥脸上露出了笑容

在为学校和班级改善基础硬件设施的同时,德哥与天心区工委的会员们还积极与“思源班”学生结对帮扶,他制定了针对“思源班”施行精准帮扶的“五年助学计划”,即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等形式,帮助“思源班”的学生顺利完成初、高中学业。2015年暑假期间,德哥先期邀请17名家庭特别困难的“思源班”学生来长沙参加夏令营活动,组织天心区工委17名会员与这17名学生“一对一”结对帮扶。在长沙,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们第一次乘坐了地铁这样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第一次在科技馆里做起各种趣味试验,第一次观看到橘子洲头的璀璨焰火。德哥通过开展夏令营,开拓了“思源班”学生眼界,坚定了他们努力学习,争取走出大山的理想信念。如今,刻苦学习,发奋图强在“思源班”已蔚然成风。同学们在学习上你追我赶,整体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思源班”全班英语平均分取得了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有两位同学综合成绩进入全县前十名。“思源班”学生都来山区的偏远乡镇,英语基础非常薄弱,短短半年内能取得如此佳绩实属难能可贵,也是同学努力拼搏的结果。今年暑假,他还将其余33名学生接到长沙过夏令营并全部结对。通过生活上关心,思想上指导、学习上鼓励等方式,全力帮扶受助学生。德哥结对的学生是吴金银,对于这个结对攀亲认下的“女儿”,德哥可是相当看重。每次来桑植,除了给予慰问金和慰问品外,德哥还大包小包给她买新衣服,疼爱之情可见一斑。“女儿家嘛,总是爱美的,我认的女儿,给她买几身新衣裳,打扮得漂亮一点,出去我也倍有面子。”德哥乐呵呵地说。

为进一步掌握“思源班”学生家庭情况,为下一步精准扶贫打下基础。德哥与天心区工委的会员商量后,决定亲自走访家庭困难学生家庭。桑植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加之施工、暴雨的影响,道路颠簸且泥泞不堪。住在大山深处的学生家里离县城有三、四个小时车程,不少人晕车得上吐下泻。但身患高血压的德哥却一直在咬牙坚持,他冒着酷暑,驱车1600公里,走访了十余户家境特别贫困的学生家庭,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像安怡同学,因父母双双离家出走。她现在不得不寄居在县城打工的姑姑家。姑姑家所租住的房子很小,位于县城的一个小山坡上,进屋前必须先爬上百级阶梯。宋林芮同学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因脑瘤手术伴发癫痫,已丧失劳动能力,还需要他人照顾。宋林芮有一个老式手机,平时都关机,只在每天晚上9点准时开机打电话提醒母亲按时服药。黄广文同学父亲因受伤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母亲也只能就近照顾,家里4口人只能靠低保金维持生活。谷湘星同学的父亲在外打零工,母亲一直杳无音讯,爷爷奶奶年事已高,家中还有一对双胞胎弟弟在上学,生活相当拮据。走访之中,好些家庭只在房屋旁边围上一圈竹篱笆,里面放上一口1米多高的大缸就是一个厕所。人要踩着支撑在缸口的两块木板才能如厕,这样既不卫生,还有一定危险性。好几个走访的女会员面对如此简陋的厕所都望而却步。

贫穷犹如烈日下的强光,深深刺痛了德哥的双眼,他下决心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家庭摆脱贫困。为此他想了很多办法。除每次走访看望都拿些钱款接济外,他还通过各种途径,把这些家庭里有劳动能力的人送出去就业,增加家庭收入。如宋志强同学一家,母亲叶桂花要供两个儿子读书,为了多挣点钱,她一个人在砖厂打两份工,一个月才挣1200元。德哥知道后,主动介绍叶桂花来长沙从事家政工作,在劳动强度降低的同时,月薪上涨到3000元,大大减轻了其家庭的经济负担。同时,他积极履行自己作为一名民建会员的民主监督职能,把走访中遇到的一些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及时反馈给党委政府,并督促落实解决。如在走访谷湘星同学一家时,发现谷湘星一家几年前因欠下一笔贷款,其享受的部分低保金被信用社抵扣贷款利息。德哥知悉情况后立即通过“红网”等媒体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并很快获得回复。当地信用社主任亲自上门对谷湘星一家进行走访调查,在了解到他们家经济条件确实困难后,主动表示将不再截扣其低保金抵来偿还贷款利息,恢复他们家原来的低保待遇。问题得到了比较圆满的解决,谷湘星一家也对德哥千恩万谢,但德哥只是淡淡的说:“任何人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样做的,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

几次走访慰问活动下来,德哥与“思源班”学生和澧源镇中学老师的关系如同亲人一样和谐、融洽。澧源镇中学负责“思源班”事务的刘红副校长,一开始总是非常谨慎地称呼德哥为“王总”,之后改口称“王主委”,但无论怎么叫都觉得生硬、别扭、拗口。后来慢慢熟络起来了,见到德哥真诚豪爽,从不摆架子,她也像我们一样,主动喊起“德哥”来,顿觉朗朗上口,亲切之中又带着尊敬,很快,“德哥”这一称呼在澧源镇中学迅速流传开来,传颂一时。与德哥结对的吴金银同学,一开始见到德哥那严肃而又不苟言笑的神情,心中不免有些忐忑,觉得德哥作为省城的企业家会很凶。但接触过几次后她就彻底喜上这个面容冷峻的“王叔叔”,她说:“以前我很内向,在陌生人面前都不敢说话,但在王叔叔的帮助下,我现在自信了许多。虽然家庭还是不太好,但我相信凭自己的努力,我会改变家里贫穷的面貌。是王叔叔改变了我的命运。真心感谢他!”对于“王叔叔”这个称谓,年愈六旬的德哥笑得合不拢嘴:“王叔叔这个称呼蛮好,说明我和这帮可爱的孩子在一起,整个人都变得年轻了。”德哥开朗乐观,待人真诚,在天心区工委会员中威望很高。只要他组织开展活动,天心区工委的会员都踊跃参加,他的家人也全力支持他的助学活动。每次去桑植前,德哥的妻子总要细心的将捐赠物资打包,将给受助学生的慰问金分装在不同的信封里,从未出错。

我与德哥见面的次数其实并不算多,但每次见面都很有收获,都能从他点滴行为中汲取到正能量。每次去桑植,清晨当我们还在睡梦之中时,他已经悄悄起床去晨练了,晚饭后又准时去散步。这样良好的生活习惯他已坚持了几十年,从未间断。我曾问过他这样执着的做公益究竟是为什么。他回答道:“做公益让我觉得开心、觉得快乐,没什么别的想法。我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身子骨练得刚刚的,尽可能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因为捐资助学永远在路上”。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