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法治村关键在于要大力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以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把农村的各项事务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使群众懂得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搞好依法治村。然而,在农村这片宗法文化与市场文化并存、传统愚昧文化不断冲击法律文化的大地上,若要推动民主法制建设进程,难度极大,这是一个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社会工程,必须要在宣传教育上下大力气,花大功夫。
一是要加强农村普法力度,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建议各级基层政府大力宣传国家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增强村民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和现代公民意识,特别是要提高村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治化管理水平,努力实现由增强村民的法律意识与公民意识向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的转变,从而推动农村基层民主法制的具体实施。如完善村务公开制度,保证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贯彻和落实。如完善村民选举制度,对于村民选举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方法、好经验,要及时总结归纳,提炼上升为法律制度,时机成熟时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等形式固定下来;而对于现有法律制度的不足之处要进行改革完善,填缺补漏。如完善农村纠纷解决机制,发挥村委会在农村纠纷解决中的调解作用,畅通村民诉求表达途径。等等。
二是要寻找适合农村普法教育的新路子,创新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形式。如建立农民法制学校、图书室、法制宣传园地、法制宣传长廊等。如开展村民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农村普法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以活动推动村民学法用法。如举办法律知识竞赛,以案讲法,表彰法制文明户或遵纪守法户等。总之,不断丰富农村的法律文化生活,使农村社会成员在良好的法制氛围潜移默化的、自觉不自觉地接受法制教育。
三是普法宣教工作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农村普法工作松懈不得,要“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还要见实效,不能走过场,这就要求上级领导高度重视,把研究、部署、落实、监督、检查普法工作纳入县、乡、村各级领导的议事日程,并与其政绩挂钩。建议县区、乡镇、村三级组织都要建立法制宣传队伍,要选调精通法律、熟悉业务、作风扎实、事业心强、乐于奉献的普法骨干充实队伍,负责指导农村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巡回宣讲相关法律知识,最好要做到在每户村民家庭培养出一名法律明白人。
四是要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宣教队伍。建议将法制宣传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专款专用,并根据财政收入的增长逐年有所增长,确保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正常运转。乡镇应配备必要的法制宣传设施,与此同时,应着力解决法制宣传工作者的待遇,除工资外,每月给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适当的补助,以激发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工作热情,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