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发展工业园经济必须要在“创新”上找出路

作者:刘文彦 发布时间:2015-05-20 16:49:33

  目前,各地工业园区经济发展遇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一是园区班子成员作用弱化。二是产业同质同构明显,各园区争夺项目资源、比拼地价、比拼优惠政策,导致园区经济整体发展相对失衡,致使各工业园区无论是在工业企业数量上,还是在企业整体规模上,以及在引进项目质量上,都存在很大差距,但却占用了大量土地,规划、投入产出效果不佳,影响了园区工业的规模经济持续发展。三是要素制约比较突出,如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用地保障不力、企业用工缺乏,尤其是融资通道不畅阻塞了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四是园区服务方式单一,甚至类似社区物业机构。

  上述种种,除经济下滑、产业结构调整因素影响外,主要还是在于我们自身出了问题,没有与时俱进地更新经营理念,没有很好的处理“发挥市场主导作用与政府服务”的辩证关系。因此,必须要破除传统的运作模式,调整工作思路,在“创新”上做文章,找出路,使工业园经济发展达到产业布局一盘棋、平衡发展、特色崛起的效果。

        一、创新管理体制。一是要向上级争取工业园区一把手兼任所在区县(市)委常委,以方便园区理顺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确保园区自主发展权得到充分落实。二是增强园区整体协调性,对于因基础条件不同、行政管辖不同而造成各园区在领导体制、财税体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上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需要在政策制定上予以调整和实事求是地区别对待。三是改进园区考核方式,重点依据功能定位考核主导产业发展情况,并提高发展效益指标和发展潜力指标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引导园区提升发展质量。建议不要用“一把尺子”对各园区进行考核,由于各园区的客观条件差异较大,“一把尺子”考核方式不仅会影响到考核结果的客观性,也不利于调动各园区的积极性,特别是这种考核结果如果不与园区班子成员提拔、交流、淘汰挂钩,那就更加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

  二、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如,加大对各园区的空间、产业和项目统筹力度,整合发展资源,避免同质竞争。可以根据工业产业空间布局规划和各园区现有的产业基础,科学确定各园区的主导产业和产业分工;同时依法建立重大招商项目协调制度和追责制度,合理分配项目资源,切实纠正无序化竞争,避免资源浪费,在整体上努力实现园区经济平衡发展。

  三、创新融资模式。如,鼓励园区建设开发公司上市融资;支持工业园区建立土地储备制度。如,支持园区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缓解园区内部分企业贷款难的矛盾;支持园区企业在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集合债、集合票据等融资产品,通过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规模。

  四、创新服务形式。其一,加强园区商业、文化、娱乐、体育、卫生、学校等生活性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高对重大项目的配套服务水平。其二,减少行政审批环节,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建立企业扩大再生产审批绿色通道,鼓励已投产企业进行扩大再生产。其三,提高待遇,吸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管理人员和留学回国人员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园区工作,并为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提供良好条件。其四,加快仓储、物流等服务平台建设,减低企业经营成本。其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园区创办中介服务机构,为入园企业提供法律、咨询、会计、信息、人才、广告等方面的服务,使之成为园区服务的有效延伸。其六,搭建产、学、研结合的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加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建设,不断提高入园企业的产品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