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建湖南省委积极参与教育扶贫,动员广大会员与民建所资助开办的“思源班”、“一家一”助学就业班(统称为“民建班”)学生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从生活、思想、学习、就业等方面对其进行关爱和指导,帮助他们实现求学梦和就业梦,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从而带动家庭脱贫致富。截至2017年1月,已有18个“民建班”(包括11个“思源班”、7个“一家一”助学就业班)、900名贫困学生与会员结成帮扶对子。民建会员参与结对帮扶、走访慰问等活动60余次,参加人数达1000余人次,捐助爱心物资钱款合计100余万元。
一、统筹部署,营造浓厚氛围
民建湖南省委将结对将帮扶“民建班”作为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进行“不忘合作初心,携手继续前进”专题教育、“两学一助”学习教育和“凝心聚力十三五”行动的实践平台,从全局高度统筹谋划,精心安排部署。赖明勇等省委会领导多次带队调研指导,并利用各种机会介绍“结对帮扶”工作相关情况,强调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的重要意义;制订下发《民建湖南省委教育帮扶活动实施方案》,并通过在网站、会刊、微信公众号等渠道进行宣传报道,将“结对帮扶”工作纳入《湖南民建社会服务年度评比办法》,对资助帮扶“民建班”有重大贡献的集体和人个给予表彰奖励等形式,全力发动各级组织和会员积极参与“结对帮扶”,共同营造“倾情帮扶,助力脱贫”的浓厚氛围。
二、多方联动,汇聚帮扶力量
为筹集“结对帮扶”所需资金,我们本着“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采取“省委会班子成员带头捐资、会员企业家热心参与、当地政府资金配套、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支持”的筹资方式,取得了明显效果。省委会领导率先垂范,赖明勇等主委班子成员分别结对新宁、桑植“思源班”的贫困学生,并通过上门看望慰问、写信交流、捐款捐物等方式,尽力帮扶所结对学生。阳忠恕、龙国键等老领导和民建省委机关干部一起,积极参与为“民建班”学生所发起的募捐活动;在省委会的带动下,民建各级组织和会员企业家也主动作为,倾力支持。长沙、益阳等地民建组织主动出资开办“思源班”,在开班仪式上,会员企业家积极为“民建班”学生赠送文具、图书及体育用品,并采取各种形式看望慰问帮扶学生;同时,我们积极争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支持。上海民建扶贫公益基金会连续2014—2016年在桑植贺龙中学开办3个“上海民建扬帆班”。2015、2016年所开办的麻阳县“思源励志班”、“思源弘毅班”和古丈县“思源2班、3班”,当地政府财政都主动配套资助28万;新化县人民政府将该县“思源班”50名学生全部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计划。县保险公司为“思源班”学生免费提供意外伤害保险;由于“民建班”帮扶工作的良好口碑,社会公益组织和爱心人士也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如2016年9月,广州奥百阕谱公司董事长张亮和“利亚德思源·繁星教育基金”分别捐赠安化酉州学校“思源班”10万元和5万元,安化县慈善总会为“思源班”学生提供50箱牛奶。
三、因势利导,优化帮扶举措
我们根据各班不同情况,动员会员与“民建班”学生进行“结对子”帮扶,推动帮扶从物质帮助向思想关心、家庭关怀的转变。
(一)生活上给予关心。视会员自身及学生情况给予帮扶学生一定生活帮助,或根据情况不定期向帮扶学生捐赠学习用品等,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能安心投入学习。民建长沙市委50名员与湖南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同心·益丰班”50名贫困学生结成帮扶“对子”,现场捐赠近5万元的现金和物资。民建中南大学委员会、省直工程支部赴桑植贺龙中学看望慰问2016级“思源班”学生,共捐赠价值约2.5万元的校服、图书、文体用品。省直工程支部会员在2017年春节期间赴桑植结对学生家庭实地走访,与其欢度新春;民建长沙天心区工委赴桑植为帮扶学生及其家庭开展慰问活动8次,为“思源班”宿舍安装双层床、壁扇、节能LED灯具、自来水直饮水机,向学生及其家庭捐赠衣物、食品、书籍和慰问金……,帮扶款物折合达45万余元
(二)思想上给予激励。针对帮扶学生多为留守儿童这一现状。会员通过电话、书信、谈话、家访等方式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其心理和家庭存在的实际困难,尽可能帮助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同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养成不畏艰苦、勇于进取的良好品质,促进他们健康成长。长沙民建两位会员企业家在与“民建班”结对仪式中做了励志演讲,他们以自已的亲身经历鼓励学生们不懈奋斗,用双手创造幸福生活。民建天心区与所结对学生进行书信交流,已形成长效机制。学生们向会员向其述说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所思所想。彼此之间无话不谈,关系融洽
(三)学习上给予帮助。会员主动与“民建班”班主任联系,定期跟踪了解帮扶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帮扶学生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帮扶措施,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开班仪式上,民建省委邀请长沙重点中学的优秀教师赴各地“思源班”进行教学交流。民建上海市委邀请贺龙中学“思源班”老师赴上海参加“西部教师培训班”,提升其教学水平;民建天心区工委为桑植“思源班”学生带去雅礼中学的期中考试试卷,使帮扶学生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邵阳民建会员王芳是一名英语教师,她主动为英语底子薄的新宁“思源班”学生当起了“家庭教师”。这些做法都在学习上给予了“民建班”学生极大的帮助。
(四)就业上给予指导。以培养“新时期社会主义合格劳动者”为目标,会员通过励志演讲、亲身示范、参观学习、动手实践等形式对所帮扶学生开展职业规划引导教育。激励成绩优异的学生考省、市重点高中。勉励成绩较好且想提早就业的学生报考师范学校。鼓励成绩一般的学生努力学习,引导他们往接受职业教育方向发展。积极安排“一家一”助学就业班的帮扶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掌握过硬技术。
会员谢军能结对帮扶的桑植县“思源班”学生肖云,因家庭原因,学习基础差,成绩一直不太理想,难以进入理想的高中。他本人也很苦恼。谢军能通过观察发现肖云动手能力极强,有一次,装卸工人在“思源班”宿舍安装双层床时,肖云很感兴趣,他观摩了一次操作过程后就能举一反三,自己动手安装拆卸这些双层床。针对肖云这一特点,谢军能鼓励他好好学习,充分发挥动手能力强的特点,争做未来的“大国工匠”,并利用暑假带肖云去他所开的家具厂学习锻炼,使其对技工这一职业有更直观的认识。通过引导,肖云放下了思想包袱。他说:“以前自己成绩差,老觉得对不住资助我的谢叔叔,但他鼓励我即使上不了高中也能做一名出色的技术工人,同样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现在我心里的包袱没了,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
同时,对于在中考中发挥不理想,无法升入高中的“思源班”学生,我们积极引导其进入职校学习并成为“一家一”助学就业项目的受助对象,实现义务教育与职业教育无缝对接。
(五)家庭上给予扶持。视自身及学生家庭情况,采取提供就业岗位、帮助销售农副产品、传授种养技术、给予小额信贷支持等形式,帮助贫困学生家庭增加收入。新宁县“思源班”学生家长种植的苗木销售困难,万般无奈下向民建帮扶人员求助,民建会员谢纯晖热心解难,利用自己公司的销售网络为其查询相关市场信息,找到销路后又帮助联系运输车辆。最终使学生家长滞销的苗木全部售出,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民建天心区工委在慰问桑植“思源班”学生宋志强时,得知其母叶桂花靠在砖厂做苦力挣得微薄工资艰难维持一家人生活。他们积极牵线搭桥,将叶桂花接到长沙,并联系安排一份月薪较高的家政工作,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其家庭经济困难窘境。在帮扶过程中,会员收集社情民意,履行自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如会员王德军在走访中发现“思源班”学生谷湘星一家几年前因欠下一笔贷款,其享受的部分低保金被信用社抵扣贷款利息。得知情况后,他立即通过”红网”等媒体向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并很快获得回复。当地信用社主任亲自上门对谷湘星一家进行走访调查,在了解到他们家经济条件确实困难后,主动表示将不再截扣其保金抵来偿还贷款利息,恢复他们家原来的低保待遇。
四、扩大影响,凸显品牌效应
(一)帮扶学生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通过在学校接受良好的教育,“民建班”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还是生活行为习惯上,综合素质都得到了全面提升,为其今后掌握一技之长,进而带动全家脱贫致富打下了坚实基础。尤其是培养了学生“感恩组织、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充满了社会的正能量。自从校以来,“民建班”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桑植2014级“思源班”在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全班英语平均分取得了全县第一的优异成绩,有两位学生的综合成绩进入全县前十名。2014—2016年毕业的350名“思源班”学生,有285人考入重点高中,52人考取小教大专班,其余13人被中职院校录取。 其中,麻阳县富洲学校2012级“思源班”的舒家璇同学,2015年以怀化市中考第一名的成绩被湖南省重点中学——长沙县实验中学录取;新化县上渡办事处学校2013级“思源班”的方莹同学,2016年也以高分被省内名校长沙南雅中学录取,成为同年级学生中的佼佼者。同时,受助学生的个人修养也得以提升。他们衣着整齐,与人交流大方得体,不卑不亢,懂礼貌,讲卫生。教室和宿舍总是干干净净,食堂排队打饭秩序井然,学校的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体育锻炼也是积极参与,从没落下,体现了很高的个人素质。
(二)增强了贫困学生及其家庭脱贫致富的信心
通过持续办班资助和会员们“一对一”结对帮扶,让帮扶学生及其家庭感受到社会传递的温暖和善意,激发了他们“我要努力、我能努力,我一定可以让家里过上好日子”的信心和内生动力。曾在《湖南新闻联播》“扬帆班系列报道”中接受采访的麻阳富州学校2011级“扬帆班”学生莫卫平,现为芷江师范学校小教大专班三年级学生。当年出镜时还是12岁内向腼腆的孩子,如今已长成17岁意气风发的少年。莫卫平父亲早逝,母亲改嫁,与爷爷奶奶和姐姐相依为命。当年姐姐为供他读书,初中没读完就辍学打工,让莫卫平至今仍内疚不已。在进入“扬帆班”后,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刻苦学习,初中毕业后考取了师范学校。不仅学费全免,每学期国家还给予1000元生活费补助。他的工作也有了着落,从一进校他就与麻阳县教育部门签订了委培协议,在2019年毕业时分配到他家附近所在小学,成为一名光荣的在编人民教师,每年工资收入预计将达4万元以上。当询问他今后的目标时,他平静地说:“现在家庭状况比以前好多了,姐姐也嫁人了,生活得很幸福。爷爷奶奶操持橘子树有一定的收入,家族里的伯伯、叔叔也常来接济我们。我本人享有农村低保和一些其它补助,足以应付在学校的日常开支。为了提升自己,我从入校就开始参加小学教育专业的本科自学考试,目前已经过了10多门了,还剩下3、4门,希望能早点考过,尽快拿到本科文凭。毕业后踏实工作,赚钱让爷爷奶奶能安度晚年,不要再这么劳累了。我也相信凭自己的努力,这一切都能实现。”与我们交流时他思路清晰,言语谦和,普通话十分标准,声音虽轻但流露着自信的力量,与之前那个内向的孩子大相径庭。
(三)激发了组织凝聚力和会员责任感
从募集资金、实地走访、协调沟通到物资保障各个环节,湖南民建上下一心,群策群力,民建各级组织广泛宣传,精心组织,广大会员踊跃参与,慷慨解囊,充分体现了民建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结对帮扶“民建班”,会员企业家获得了“慈善荣誉感”,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家社会责任感,促使努力做大做强企业,再反馈社会,用实际行动带动社会广泛参与。会员参与对“民建班”学生的结对帮扶,凝聚了人心,收获了真情,得到了锻炼。王德军及其所在的民建天心区工委,因结对帮扶“思源班”成绩突出,在2016年双双被评选为“民建全国社会服务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荣誉的获得极大激发了他们从事社会服务工作的积极性。王德军表示:“只要‘思源班’的孩子能读得进,我一定结对帮扶到底,让他们读高中,上大学”。曾赴古丈县帮扶2015级“思源班”的中南林科大支部会员樊毅也说:“活动很有意义,从所结对的学生身上我感受到了他们那种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对我自己来说也是一种学习、是一种精神上的洗礼。今后,我将继续帮助与我结对的学生,从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予他们关爱和慰藉。同时,回去我也会发动本支部更多会员参与到教育帮扶、精准扶贫这项事业上来。”
(四)扩大了湖南民建的社会影响力
由于结对帮扶活动的成功开展,其良好的社会效果获得社会各方关注。民建天心区工委结对帮扶活动被《团结报》、《湘声报》、新华网等媒体所报道。“民建班”所在地相关学校主动与民建湖南省委对接,积极争取开办“思源班”和“一家一”助学就业班,政府有关部门和爱心人士也积极参与,尽力支持和帮助学生。民建湖南省委将结对帮扶“民建班”与参政议政相结合,与省政协民宗委联合调研,形成了《我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和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2015年,省政协召开第二次双周协商会对调研报告进行协商讨论。由于前期以结对帮扶“民建班”工作为基础开展教育扶贫调研扎实深入,所提意见建议操作性强,很多建议得到了政府的采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通过结对帮扶“民建班”这一窗口,湖南民建充分发挥了自身联系经济界的特点和优势,展示了参政党的整体形象,扩大了自身社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