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科创创新方面有哪些新亮点?进入新时代,科技创新在助力精准脱贫改善民生上可有啥新作为?对于创新资源丰富的湖南来说,蕴含着哪些发展机遇?如何跑出创新“加速度”?下一步,湖南在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与扶持等方面,会有哪些新的布局和规划……三湘都市报记者就此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主委、湖南省科技厅厅长赖明勇。
【谈政府工作报告】
创新要素尤其是人才更加凸显出来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头,加大了创新驱动发展的分量。”赖明勇说,报告在科技创新、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创新国家的建设、创新引领工作等有很大的篇幅。他自豪地表示,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在很多领域领跑世界,包括蛟龙号、航空航天、量子通讯、可燃冰等,上天入海都有,我们湖南也有些领跑,譬如“三超”,超级稻、超算、超速,其中超速也就是高铁。
谈到报告中令自己印象最深的内容,赖明勇说,“政府工作报告中把创新要素尤其是人才更加凸显出来,这很重要。”他表示,人才是整个创新驱动战略中的第一资源,“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改革科技管理制度,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财务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这些都是在对科研经费、科研人员的松绑,加快产学研用的协同作战等,以激活人才的创新活力。最终,集众智汇众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在他看来,“人才”不仅包括科学家,也包括企业家、高技术工人、高级蓝领等。
科技惠民、改善民生,科技扶贫很重要
“报告中,更加体现了科技惠民、改善民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宗旨。”赖明勇说,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特别提出要加大科技领域民生投入,要加大癌症治理的防治攻关等,使科技更好造福人民。他表示,科技惠民、改善民生上,科技扶贫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做好精准扶贫工作,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生产效率是重要治本途径。”他建议,多方整合资源,形成扶贫合力,可由科技管理部门牵头,搭建政府部门、企业、高校、非政府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科技扶贫平台,共同开展科技扶贫工作;充分发挥人才资源作用,可继续大力推行科技扶贫专家服务团模式,或允许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与农民和企业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共同体,从而促进科技能人与致富带头人、技术成果与贫困地区需求相结合,不断培育和增强发展后劲;围绕产业发展充分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产业项目要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手段,以培育壮大地方特色产业和产品品牌为目标,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做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谈科技创新创业】
可实行“弹性引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建设创新型国家,湖南建设创新型省份,人才无疑是第一位的资源,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谈及科技创新、创业,赖明勇再次把话题重点转向人才。
近年来,湖南在院士推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目前全省已有79名院士,院士总数排在全国前列。然而,在其他高端人才引进方面,湖南与沿海省份甚至周边省份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新一轮的发展浪潮中,湖南如何引进科技人才,推进创新发展?身为湖南省科技厅厅长的赖明勇坦言,这也是他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他表示,不仅要用待遇留人,还要用事业留人、感情留人。这其中,一方面,要结合重点发展领域、产业链和创新链,对接需求,找到人才;另一方面,也要为引进人才构筑平台,重视科技成果,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形成良性循环。他还建议,可实行“弹性引才”的方式,引进高科技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高校要有相应的学科,企业要有创新的平台。引进人才后,配套的服务要跟上,要有让他们实现自我价值的空间,让人才既干得好,又留得住。”
以赛相“马” ,为湖南双创活动寻找“好种子”
国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近年来,双创活动在湖湘大地点燃了创新发展的火苗,这种火苗的燃烧,不仅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也为新动能的产生、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科技成果的转化需要产、学、研深度合作,由于周期长、涉及主体多、风险高,许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社会资本不敢投、不愿投。
“我们将继续以赛相‘马’,找到一些适合湖南发展的好团队、好项目、好成果。”赖明勇说,选出好的“种子”之后,更要好好培育,“我们将不仅给这些好的团队、项目丰厚的奖励,还将帮助实现成果的转化落地。”未来,湖南将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据三湘都市报记者了解,目前,湖南已成功举办四届创新创业大赛,共吸引3000多个企业和团队参赛,帮助参赛企业获得创业投资超过10亿元,获得贷款授信超过5亿元。
今年我省拟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赖明勇透露,今年湖南拟投入4亿元,主要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研发工作,“当然,我们的目的是希望鼓励更多的企业加大投入投身创新研发工作中来。”
近年来湖南高科技企业数量迅速增长。2017年,湖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100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14.7%;实现技术合同交易额203亿元,超出年初既定目标的45%;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30家,同比增长46%,目前全省高科技企业已达3000多家。2018年,根据湖南省科技厅制定的具体工作目标,将实施100项左右的重大科技创新项目,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00家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达到14.5%。
【谈角色转换】
“不管干什么事,本色都不会变”
2017年年初,时任长沙理工大学校长的赖明勇被任命为湖南省科学技术厅厅长,之前他长期在高校工作和任职。谈及角色转换,他说,科技和教育实际是离不开的,好的科技离不开教育建设,科技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教育战线,用于做基础研究、前沿科技的研究。在高校工作了30余年,从事过多年的高校管理工作,现又在科技部门工作,还算比较顺手,不至于完全陌生,但两者还是有很大区别,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我正在‘干中学,学中干’。”
他表示,科技管理部门的职能是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在高校,人才培养是第一位的,此外科技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组成四大职能。“大学是研究视角,是从兴趣出发,比如我做的物流、信息化、经济学等方面研究。到了科技部门会不一样,我希望研究成果能围绕湖南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围绕湖南重大产业发展服务;围绕全省的科技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的需求来做,并将成果聚焦到这个上面来。之前作为学者,做自己感兴趣的,尽量追求前沿,需求是兼顾,现在关注现实需求,这是摆在第一位的。”
赖明勇是湖南首位获国家教育部认定的文科岗位长江学者,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他坦陈,履新湖南省科技厅厅长后,自己花在科研上的时间有所减少,但还有自己的科研团队,可以给他们布置一些任务,做一些指导等,这些也让他始终保持着学术敏感。今年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他拟提交的提案,《促进我国制造业全球价格链攀升的若干建议》《关于积极应对老龄少子化趋势的建议》等好几份都与他的研究领域相关。他说,“我一直保持一个心态,不管干什么事,无论到哪个地方,本色都不会变的。不管在哪个岗位,都要有担当,勇于承担责任,尽力干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