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我受民建省委委派,从长沙来到怀化靖州县,在民建省委扶贫联系点——渠阳镇灯塔村开始了为期半年驻村帮扶的工作和生活。临行前,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省科技厅厅长赖明勇,民建省委专职副主委罗亚军等领导分别找我谈话,叮嘱我下去之后要虚心学习,克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在短时间内要掌扶贫政策,弄清灯塔村情况,摸清贫困户底子,为下一阶段项目、资金、产业对接提供第一手资料,在2018年底前使全村脱贫出列。说实话,接到这个任务后,我的思想包袱还是蛮重的。在来民建省委机关之前,自己虽在基层工作过5年,但所工作的地方属于城区街道,自己又在城市长大,对农村生活并不熟悉。此次一下子从繁华的省城“下放”到偏远的村庄工作,心理落差的调整,生活习惯的改变,当地方言的沟通等等,这都是要考虑的问题。对于生活上的困难,我有勇气克服,也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唯一担心的是怕自身能力不足,不能很好地完成省委会领导交办的任务。届时我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个人,而是将影响整个民建的形象。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踏上了前往靖州的行程。在车上,我把关于灯塔村的资料看了又看,加深印象。灯塔村位于靖州县渠阳镇艮山口服务中心北部,距县城6公里 ,属丘陵地形,比较缺水。2017年初由原灯塔村、大树村和黄土坝村合并而成,共有21个村民小组,805户,3313人。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外出务工及水稻制种、西瓜、杨梅、蔬菜等传统种植业。该村现有贫困户159户,616人,已脱贫98户396人。未脱贫61户220人。看到还有这么多贫困户未脱贫,时间紧、任务重,我的心为之一紧,预感将来的工作不会轻松。
果然,当我们下午2点半风尘仆仆地赶到灯塔村委会时,连行李都未曾卸下,联点灯塔村的杨景明副县长,省科技厅下派挂职的郭洪涛副县长就给了我们一个“下马威”,拉着我们前往灯塔村沟坝井水库实地勘察,在35、6度的高温炙烤下,一行人沿着水库走了3、4公里,汗流浃背。之后,大家马不停蹄回村委会开会。原来,在赖主委的关心和支持下,省科技厅协调了一笔专项资金用于灯塔村的产业扶贫。今天的勘查和会议就是研究落产产业项目的选址和帮扶资金的使用问题。在会上,大家没有任何客套,直截了当阐述自己的观点,有时甚至争得面红耳赤。而我在一旁仔细地旁听,认真地做着笔记。靖州方言其实不难听懂,但大家表达意见时语速飞快,我只能尽力去听和理解,记下一些关键信息。此外,会议中还掺杂着一些专用术语,不是内行人根本搞不懂。如郭副县长反复提到一个词,要“科特派”下来,我当时一头雾水,这个“科特派”是什么意思?散会后一问才知道,“科特派”就是“科技特派员”的简称,看来自己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我们坐了四个小时的高铁和汽车,又走了近1小时山路,感觉很累了,但会议从下午3点多一直持续到6点多,临近尾声才谈到我的安置等问题。住宿安排在村级服务中心,一栋刚刚完工的三层楼房。吃饭的问题我原本以为很好解决,去村委会附近的群众家搭伙,按制度交伙食费就行了,反正我也不挑食。没想到村书记和村主任异口同声说办不到,他们解释说:这里的农户都是一天吃两餐,上午10点一餐,下午4点一餐,跟你们城里人一天吃三餐不一样。我当即表示,可以把自己的胃调整到跟他们一样,只吃两餐。但他们仍旧摇头道:即使这样老百姓也不会愿意的,他们自己可以吃得很随便,比如中午的剩菜晚上热热可以继续吃,但你怎么也算个客人,不可能让客人吃剩菜。而且有时他们去走亲亲戚了,没人开伙,还得要惦记着做饭,不方便。总而言之,你在他们那长期搭伙,他们不自在。听闻此言,我无比沮丧,村委会没有开伙的条件,驻村吃饭竟成了大问题。最后,经协调,我暂时在村主任家搭伙,吃饭算是有了个初步着落。
接下来,我把行李搬到村级服务中心二楼我的房间里,进房一看心顿时凉了半截,房间里只有一张床,简单的铺盖和一张办公桌,连生活必备的电热水壶和水桶脸盆都没有,根本不能住人。而村里之前明明答应帮助我们先行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我们支付相应价款即可。见此情形,送我下来的同事李韶赶紧拉着我去县城,趁着晚上超市还在营业,采购了水桶脸盆等生活用品,同时,于尔莎处长也提醒我不要忘记购买草帽、雨靴、手电筒等农村必备物品,这些小东西不起眼,但以后肯定用得着,她的细心和关怀让我非常感动,等到这些生活用品全部搬进房间,我才算真正安顿下来。村级服务中心只有一楼有厕所和洗漱台,接水、洗澡什么的都得去一楼,有些不方便。经过这一天的折腾,我早已疲惫不堪,眼皮子打架,什么也顾不上了,匆匆洗把脸后便昏睡过去。
翌日,清晨下来了大雨,送我下来的于尔莎处长和李韶因要赴怀化赶高铁,与我告别后匆匆离开,镇、村等干部也相继散去。只有我独自一人留在房间里收拾房间,在组装一个折叠式衣柜时遇到了麻烦,因为图纸和实际材料不符,我按图纸装总是失败。屋漏偏逢连夜雨,房间又停电了。正当我十分懊恼时,村会计李宏兰(我称她为“李姐”)进来了,她看到我对一个组装了一半的衣柜苦恼的样子,便拿过图纸仔细端详,最后说:“我之前也安过类似的衣柜,你这图纸不对,我来帮你安。”我当然求之不得,在她的帮助下,衣柜终于装好。我连声道谢,并说起停电一事,她说村级服务中心的线路还是原来老村部的线,并未改造升级,电压忽高忽低,容易跳闸,建议我请村主任来看看。
在等待村主任赶来的间隙,我下楼来到村委会前坪走走。此时,大雨初晴,碧空如洗,显得格外蔚蓝,诺大的前坪空空荡荡的,远处的水稻秧苗、西瓜地、杨梅林形成一层层、一片片错落有致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郭副县长在昨天会议上提出打造灯塔村水稻制种、西瓜、杨梅、生猪养殖、中药材五大产业示范基本的蓝图,在我脑海里也逐渐蛮变得清晰起来。在这些稻田、西瓜地、杨梅林中,有不少农户已经在施肥、除草、灭虫,一直劳动到晚上七、八点,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创造美好的生活。我不禁起起南宋诗人翁卷的那首七言绝句——《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此情此景与诗中描述非常贴切。看到他们如此辛勤地劳作,我也应该迅速调整心情,转换角色,投入工作。这次过来,由于行李较多,我没有带什么书过来,但唯独《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却是必须要带的,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延川梁家河大队当知青时,首先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他的峥嵘青青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曾一次又一次让我震憾和钦佩。这次驻村帮扶,虽然有些困难,但我工作的条件比习总书记当知青时好多了,在准备行装时,我毫不犹豫得带上了这本书,也是唯一的一本书。希望当自己遇到困难和挑战时,在彷徨、孤独、无助、苦闷甚至思想出现波动时,读一读此书,从字里行间汲取养分和力量,近距离感受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磨砺自己的品质。
正当我陷入沉思时,旁边扶贫办的门开了,我快步走过去。原来是县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同志也来了。靖州县有60个贫困村,每个村都有县扶贫工作队。驻灯塔村的有三名队员,一位是扶贫工作队队长兼村第一书记,来自社保局的甑达云同志,他年约40多岁,非常干练;还有一位是来自国土局的曾斌,与我们益阳民建的主委同名,他是位刚满30岁的年轻人,做扶贫工作已有两年的时间。最后一位是来自国土局的老康,由于口音较重,我没能听清他的名字。他已快到退休年龄,但工作热情丝毫未减。他嗓声洪亮,向我介绍了一些与基层群众打交道的方法,让我受益匪浅。这三位同志都非常友好,不过他们今天没空与我寒喧,因为县里紧急要求在近期必须把所有在册的贫困户档案按统一标准全部清查,重新填表,尽可能做到零差错。“咦,这就是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在以前做“思源班”新生招录时,我不止一次听过 “建档立卡”这四个字,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它的庐山真面目,因此好奇地问道。“是啊,这些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档案,他们都是一户一档,那几个柜子里都是。”曾斌头也没抬,随手指给我看。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打开立在墙角的几个铁皮柜子,里面全是扶贫档案。“这些档案上写了年份的,就是已经脱贫出列的贫困户,比如这里写了2016年是指脱贫的年份,那些没标注年份的就是未脱贫户档案,也就是2018年重点帮扶的对象。”我随手拿起一本未脱贫户档案进行翻阅,问道:“这张2014年的表写这个黄姓贫困户,致贫原因是缺劳力,但我看他资料是1981年出生,正当壮年,也没任何疾病,非常健康,且有老婆孩子,怎么会缺劳力呢?”曾斌接过这份档案仔细查阅,说:“是的,确实有问题,这张表是2014年刚开始调查时,由村干部上门时填的,不细致,你看2016年的表致贫原因一栏中就是写的缺技术,这种前后表不一致的问题也是我们这次要重点清查的。”“哦,原来是这样。”我深有感悟,这时,甑达云书记递给我一片钥匙,说:“这个扶贫办公室的钥匙你拿着,周末这两天你就好好看看扶贫政策和贫困户档案,做到心里有数。下周我们一起去贫困户家中走访。今天下午我们还要召开帮扶工作人员清查档案培训会,所以就先回去准备了。”说罢,他们三人抱着初步清查出的档案,驱车离开了村委会。
此时,已临近中午吃饭时间,等下要去村主任蔡付军家吃饭,听说他的孙女才2岁,第一次上门作客总要带点礼物,况且以后还要经常打扰他。在县城采购时,我便自掏腰包买了一箱牛奶,准备当作礼物。不一会儿蔡主任来了,他教我怎么处理线路跳阐的问题,非常简单,房间立刻就来电了。我向他表示感谢,并送上早已买好的牛奶作为礼物。开始他还不肯收,后来我坚持说是买给他孙女的他才肯收下。蔡主任是当地制种大户和技术能手,长年的劳作使他的皮肤呈古铜色,身体非常健康。跟着蔡主任来到他们家,其家人十分热情,做了很多菜,这使我受宠若惊,忙说下次吃饭只要做两个小菜就行了,菜太多吃不完会浪费。他们都笑了,说你只吃小菜,那就容易招待了。
正当大家其乐融融,围成一桌准备吃饭时,一位70岁的村民上门找蔡主任有事。原来她认为自己所领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数目与实际有出入,而她自己去农业银行(社保卡发卡银行)查询时不知原因没有查询到,她便想当然认为只有干部才能去查,遂带着自己的身份证和社保卡找上门来,要求蔡主任替她去银行查。这件要求让蔡主任哭笑不得,向她解释这个只需本人去银行查,不用他人代劳。我也拨打了95599咨询农行客服,客服回复只需本人带身份证、社保卡去发行银行即可查询,而且必须本人去。我将此话转述给这位村民,但她还是不听,坚持要蔡主任带她一起去查。她说:“到县城那么远,我年纪又大,又没什么文化,等下一个人去又被三言两语打发回来了,你们干部陪我去我心里有底气。”说着,把自己的身份证和社保卡直接往蔡主任手上塞。没办法,蔡主任只能答应这位村民下周抽时间陪查。等村民走后,我问蔡主任:“你要经常处理这种琐碎的事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是啊,当了村干部以后,村民大大小小的事都会随时找你,要你帮他解决,根本不分饭点不饭点。你在他们心目中就是最值得信任的人,都是乡里乡亲的,能帮就帮呗。”蔡主任是个勤劳朴实的人,他话不多,但在吃饭时他打开了话匣子:“你们从长沙来我们这种小地方扶贫,我们真心欢迎。但说实话,我们最缺并不是资金,而是技术、是人才、信息。就拿我们这里的西瓜来说吧,家家户户都种西瓜,也有点名气,但大家都是各种各的品种,很散,形不成统一的品牌,如果能有种西瓜的专家来我们这实地测试下土质,帮我们选择最合适的瓜苗,然后推广种植,家家户户都种出最好的、最合适的灯塔牌西瓜就好了;再比如水稻制种,我算有点经验了,但还是觉得技术上不够好,需要专家来指导。昨天听你们说有隆平高科和省农科院的顶尖专家和优质良种资源,我可高兴坏了,希望通过你们牵线,让隆平高科和省农科院专家来灯塔村指导我们,最好是能搞一个制种示范基地和蔬菜研究基地,让我们制种技术和蔬菜技术都能上一个台阶。还有就是要请你们帮忙找市场,我们农民只懂种地,对现在这种电商、互联网,营销什么的根本不懂,以前种的菜只能销往县城,本地需求量小,我们种的菜严重滞销, 这么长的豇豆卖不上价,也没人要,只能白白烂在地里,心疼啊。你们来了,希望你们帮我们出出主意,了解市场行情,大城市的人喜欢吃什么菜,我们就种什么菜,最后解决这个销路的问题,让我们种的蔬菜不仅种得好,还不愁销路。这样我们村的贫困户不仅能脱贫,还能致富奔小康,过上好日子。”我深以为然。
从蔡主任家出来,我之前比较低落的情绪一扫而光,我们还是能为老百姓做些实事的。驻村生涯才刚刚开始,我们的扶贫事业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