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新个人所得税法征管办法全面实施。改革红利的释放,让老百姓为之振奋。这对住湘全国政协委员、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校长刘长庚来说既激动又欣慰,也成为他2018年履职最大的亮点之一。
2013年至2018年,他连续6年就加快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个税起征点提出相关建议,最终他的建议被落实到个税新政中。
“我的调研与提案依旧紧紧围绕3个方面展开:一是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湖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提案;二是作为高校管理者,提出促进高校发展的提案;三是作为一名教师,把项目研究成果转化为提案。”刘长庚说,作为一名委员“老兵”,他将一如既往地保持履职热忱,建言献策。
持续不断推动个税改革
作为一位经济学专家,长期从事分配制度改革研究,并承担过不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刘长庚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切实可行的高质量建议,撰写过很多涉及国家分配制度顶层改革的提案,个税改革便是其中的一个领域。
“减少个人所得税,能够让公民更加充分享受获得感和幸福感。”刘长庚认为,这也是他持续为个税改革鼓与呼的动力。
在针对个税改革的提案中,刘长庚建议个税起征点与人均GDP挂钩,同时充分考虑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等劳动性所得,特别要考虑家庭抚养子女、照料老人、住房和教育等方面成本,科学制定征收标准。他还从国情实际出发,建议将税前减除费用标准提高到5000元,强化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差距的功能,实现调高减低的目的,同时要加快建立全面税收信息化系统。
“从去年个税改革颁布的政策来看,我提的思路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的方案基本一致,包扣税基调整、多考虑一些专项税加扣除等。”刘长庚自豪地说。
目前,个税改革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刘长庚并不满足:“个税改革还有改善的空间,我今年还会提出建议,不断推动个税改革,让它更好地惠及广大老百姓。”
刘长庚走访慰问贫困户
多个提案助力教育发展
30余年的高校教育生涯,让刘长庚特别关注教育发展。2018年,刘长庚从自身长期从事的高校管理实践以及研究课题中提炼出多个提案。
《加快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案,凝聚着他对高校教育行业的热爱与担忧,他认为,目前仍有部分高校一味追求办学规模,缺乏办学特色;还有的高校存在“重科研轻教学”“重学科轻育人”倾向,不利于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长远发展。
刘长庚建议高校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和学科建设为两翼,牢牢抓住教学、科研、治理等环节,不断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
此外,刘长庚每年都会提出中央财政进一步支持高水平地方大学、专业大学发展的建议。
“2035年要实现教育现代化,而教育现代化的保障是高等教育。湖南有很多优秀的地方高校,如湖南师范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南华大学等。此外,还有一批优秀的专业类院校,比如湖南农业大学、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湖南商学院等。教育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地方性大学的成长、发展。”刘长庚认为,中央在扶持地方高校发展方面应该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加大对教育支出的比重。
当前,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已经成为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瓶颈。2018年,李微微、刘长庚等部分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在国家层面建立农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制度,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政协委员的调研和提案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提案有质量,前提是要有深入的调查研究。”刘长庚表示,他将继续做有深度的调研,履行好委员职责。
(湘声报记者 陈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