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良机,有幸得到张志功老先生(简称张老先生)题赠的宏著:《难忘的二十年——在习仲勋身边工作的日子里》(解放军出版社,2016年6月第2版,2018年5月北京第5次印刷)。虔诚捧读,夜难成寐,心潮起伏,激荡难平。读到动情处,不禁热泪流。诚如清代况周颐《蕙风词话》所云:"吾观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之外,别有动吾心者。"

张老先生现已年届九旬。他为何还要不辞劳苦,用5年时间,费尽心血和饱含泪水写下这部著作呢。读后,我得到的答案是:一方面,张老先生曾两度在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身边工作,前后20年,对于习仲勋同志的为人处事、思想品德、革命精神和工作作风,都有深入了解和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张老先生将这位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民情怀和历史事迹,真实地记录和表达出来,以史为鉴,可以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不仅体现了张老先生实事求是,对革命历史人物和事件认真负责的至诚态度和正义精神,而且,也体现了他那可贵的道德理性和可敬的至善良知。
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张老先生在如此年迈之时,还能写出这部感天动地、发人深省的大作呢?读后,我得到的答案是:其内在动力,就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不改初心、牢记使命,忠于事业,一以贯之的革命意志,以及由此所彰显的彻底的人民性。这种高风亮节品格、刚勇坚毅精神,激励着这位与之心心相印、同气相求,赤胆忠心、刚直不阿的张老先生,毅然毫不犹豫地秉笔直书。

因为,习仲勋同志的许多感人事迹,张老先生都亲见亲闻。这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崇高品德和精神,深深地感染着他,使他刻骨铭心。同时,他也永远忘不了习仲勋同志是一位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的可敬恩师。所以,他对习仲勋同志也就格外尊敬。用他自己的话说:“在长达20年的时间里,习仲勋同志职务多次变动,从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只呼他‘书记’,对于我而言,一直没有改变。”
这样,从习仲勋同志一贯始终忠于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高尚品德,使我们充分看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闹革命的动因,就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先天下之忧而忧”。所以,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理论的正确指导下,勇敢承担了解放全中国、为全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张老先生这部著作所要表达的,也就正是这一点。
习仲勋同志13岁参加革命,是在共产主义进步思想的引导下,自我激发出先天具足的“人之初,性本善”,进而达到了本自觉悟的“性乃迁”,即善爱人民的道德理性。并且,早成为人民谋利益的“童子人民心”,这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的初心,正是所有无产阶级革命家及共产党人的共同初心。因为,在这个共同初心中,装着的是人民。所以,习仲勋同志一生所想和所做的一切,也全都是至诚至善地为了人民。对此,毛泽东同志曾赞誉习仲勋同志是“一个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
习仲勋同志从一名忠心耿耿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普通小战士,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和军队的高级指挥员,直至建国以后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无论职务多大、地位多高,他善爱人民的初心,始终坚如磐石,永不改变。这正如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天道不二第五十一》所言:“故常一而不减,天之道……是以目不能二视,耳不能二听,手不能二事……心止于一中者,谓之忠……”正因为他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忠诚不渝,其品格和精神才感天动地,令人高山仰止。

何以见得呢?仅举三例,足见如此。
其一,革命不改初心。
早在1943年,已经成长为党的高级干部的习仲勋同志,就深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信赖。这一年,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毛主席还特意为他亲笔题词:“党的利益在第一位”。
1945年10月,习仲勋同志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后,领导和指挥军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更加得到毛主席的信任。1946年,毛主席就王震率三五九旅中原突围返回边区,给习仲勋同志写了9封信。在有的信的后面,毛主席还特意加上“敬礼”二字。可见,毛主席对他是何等地信任和倚重。
自1947年起,习仲勋同志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副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继又参与指挥陇东和三边战役。同年7月,再次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与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西北地方武装和后方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战绩,为夺取全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二,蒙冤不改初心。
习仲勋同志两次蒙受重大冤屈。“第一次,是在1935年中央红军即将到达陕北之际,被党内‘左’倾路线执行者诬陷入狱,命悬一线,幸被党中央、毛主席解救;第二次,是在1962年9月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被康生一伙诬陷为‘利用小说反党’。”即所谓“反党小说《刘志丹》事件”。尽管他经受了常人不能忍受的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但由于他那颗坚定不移为人民的初心不改,所以,他以坚强的革命意志顽强挺了过来。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造反派从洛阳揪到西安批斗,经受着种种折磨。在生死难料的苦难岁月,他心里想的还是人民。
为此,他曾两次写信给毛主席。其中的一封信是:
毛主席:
最近,西安和全国各地一样,红卫兵到处都在夺权。现在已经到了三月,春耕生产马上就要开始。红卫兵都是娃娃,不懂得种庄稼,要是让他们夺了生产队、生产大队的权,可就会影响到全年的农业生产。建议中央发个文件,明确春耕期间生产队、生产大队不能夺权。
习仲勋
1967年3月2日
由此可见,他这颗金刚不坏的人民心,是何等地勇毅和坚强。
其三,复出不改初心。
1978年,平反昭雪后的习仲勋同志主政广东。面对被“文化大革命”闹腾得即将崩溃的经济现状,面对人民物质生活必需品极其匮乏的现状,面对不少人冒险偷渡香港和国外的现状,他心急如焚,坐立不安。为此,他使尽浑身解数,日以继夜地去解决一个个难题。他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在1979年4月5日至8日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
此事得到华国锋同志、邓小平同志的赞同。从此,广东迅速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习仲勋同志“既着眼于广东的经济发展,又着眼于全国的战略大局,代表省委向中央提出给广东特殊政策、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要求,提出搞改革开放试验区”,率领广东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杀出一条血路”,从而,全面开创了广东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赢得了生机勃勃发展的崭新局面,在全国的改革开放大局中起了很好的带动作用。2009年8月2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同志评价道:“习仲勋同志是广东改革开放的奠基人、开拓者。”他之所以坚决这样干,仍然是为了人民。
面对广东各种复杂局面,习仲勋同志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则,始终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因此,他排除一切阻力,平反冤、假、错案;“爱护干部,重用人才”;强调统战工作,团结一切力量;“重视文化,振兴秦腔”等等。无疑,这是一位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彰显的“高风亮节为人民,心底无私天地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倾心倾力为人民谋利益的、初心始终不改的“忧乐”精神与爱善情怀。
真可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可以说,中国共产党人这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精神和情怀,在习仲勋同志的身上得到了全面、正确而真实的体现。并且,它已成为优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到了当代,更是优化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集中表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正确创新、正确实践和正确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作为习仲勋同志的秘书,当习仲勋同志蒙受冤屈时,他也同样逃脱不了被牵连的厄运。1962年9月25日,他被关押揭发“习仲勋反党言论”。对此,他坚守的信念是:“不能冒着良心去说瞎话,更不能为了解脱自己‘反戈一击’。”他认定:“为人处世无论什么时候都要讲实话,讲品德,讲良心,更要讲党性,在习书记顺境时是这样,在他蒙冤受屈的时候,更应该这样。”
就这样,在“秘密关押、单独审查、逼其交待”的险境中,他仍然实事求是地对小说《刘志丹》创作前后的情况归纳为六点,以此证明有人说“习仲勋反党”是不实之词、是诬陷。正因为如此,他被关押两年后,又下放到地方工厂劳动了14年,直至1978年才得以平反。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张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