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县梅仙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全县中小学合唱比赛中获得一等奖,通道县下乡明德小学的孩子们攒下了厚厚一本精彩有趣的读书笔记,醴陵市白兔潭镇长庆小学的教室里美妙多彩的手工作品越来越多……自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落地三湘大地以来,湖南省多所大山深处的农村小学里出现了一幕幕喜人的图景,孩子们在项目中收获了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2019年6月26日,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捐赠仪式在岳阳市平江县木金乡中心小学举行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2019年以来,在湖南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民建省、市两级组织联动,结合市、县级统战部和教育局共同推动,积极推进“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落地湖南。在中华思源工程扶贫基金会芭莎公益慈善基金的支持下,三年间民建省委会共争取1050万元,为安化、平江、通道、醴陵、江华等9县105所农村寄宿制小学各改造一间教室,通过远程连线专业特长教师的线上互动教学方式,为当地农村小学生提供分级美育课程,为每所学校捐赠700册图书,配备了电钢琴、小木琴、爵士鼓、小号等乐器和专业美术工具、器材,解决偏远地区学校美育师资、设施紧缺的难题,极大地丰富了农村小学的美育教学资源。目前,受益于该项目的偏远山区农村学生已达44087人,受益教师逾2000人。
2020年11月25日,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段安娜(右二)考察通道县下乡明德小学“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实施情况
“‘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在各方协作下落地快、效果好,项目不但迅速提升了乡村学校的美育教育水平,而且提供了用科技力量改变乡村教育现状的示范,为教育帮扶以及振兴乡村教育事业开启了新思路、提供了新途径。”民建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段安娜说。
2021年9月,永州市江华县沱江镇第七小学学生在“芭莎课后一小时”教室学习美术
据不完全统计,“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组在湖南共实施3040课时线上直播双师美术课、162次线下入校教学指导,完成了所有项目学校美术老师的线上线下培训,有效促进了当地教师自身美育素养提升。对留守农村的孩子们来说,思源芭莎美育教室已经成为他们最爱去的地方,“有了这一小时,有家不能回的痛就少一些”。来自醴陵市白兔潭镇长庆小学的小义(化名)在创作“梦想清单”时一改再改,最后改成“找个好工作”,因为这样“就一定能每天都见到爸爸”;来自安化县东坪镇黄沙坪完全小学的盈盈(化名)因家人打工跟妹妹分开生活,她把对家人的思念画成画,希望“跟妹妹永远在一起”。
项目组还聘请湖南省音协合唱办、湖南高校20余名音乐老师赴项目学校实地指导校级合唱课程,传授钢琴即兴伴奏、声乐训练、合唱指挥等知识,多个项目学校在全县中小学合唱比赛中获得一、二等奖。2019年11月,通道县陇城镇坪阳完小五年级秀潘、奥萍两位小朋友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2019芭莎明星慈善夜”活动,登台演唱了歌曲《亲爱的小孩》,并把自己在芭莎教室画的美术作品送给了芭莎项目团队。
2020年10月,项目组在平江、江华举办“芭莎课后一小时”阅读领航员教师研习营,39所项目学校的400多位老师共话校园阅读文化推广与阅读生态建设,探讨、分享如何成为孩子阅读上的领航人。目前,多所项目学校教师带领孩子每天到思源芭莎美育教室自由阅读,让学生在赏心悦目的绘本中有不同的发现和收获。
“课后一小时,成长一大步”,“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以高质量美育呵护乡村孩子们的成长,提升了学生认识美、向往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为他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一扇窗。项目组通过安排全国优秀美术专业老师线上授课,湖南高校优秀音乐老师、湖南中学名校语文老师线下帮扶,捐赠专业美育设备和经典绘本读物,有效推动湖南农村地区教育理念的升级,助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三年来,湖南共有10名农村小学校长被评为全国“芭莎优秀校长”,112名农村小学教师被评为全国“芭莎优秀美育教师”“芭莎领航教师”和“芭莎美育之星”。同时通过影响一批学校,带动了湖南农村学校“互联网+”环境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对改变乡村地区落后闭塞局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以科技手段振兴乡村,赋能乡村,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今后,“芭莎课后一小时”项目还将惠及更多农村小学,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