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他有一颗闪闪红心 ——湘潭民建会员刘泉平和他的湖湘红色文化展览馆

作者:谷桔 信息来源:湘潭日报 发布时间:2024-12-18 14:57:39




1.png

(志愿军留下的国旗)

2.png

                                                                     (展览馆吸引了不少市民参观)

在雨湖区城正街“思过堂”文物楼的对面马路上,有一处雅静的院落,大门顶上题写着“湖湘雅玩”匾牌,彰显着院落主人独特的文化涵养。院内曲径通幽,几株高大的樟树还在散发沁人心脾的香气。两层楼的天井院落,茶室、廊道、墙壁上都摆满石雕、悬挂旧匾字画等老物件。微风轻拂,茶香叶馨,好一个闲情逸致书香四溢的小院。

一位身着格子长衫和牛仔裤的中年男子精神抖擞地走进来,标志性的锃亮光头在冬日暖阳的映照下有些显眼。他叫刘泉平,是湘潭民建环保支部副主委,他和他自费创办的这座“湘潭湖湘红色文化艺术展览馆”,在省市收藏界声名响亮。

红色藏品琳琅满目

红色文化艺术展览馆位于二楼,面积约400平方米,设计了“伟人印迹”“红色莲城”“血火熔炼”“艺海拾珍”4个主题展厅,共有80多个带射灯的专业展柜,300多件珍贵藏品。展厅不大,瓷铜玉竹金石书画八大类藏品却充盈丰富。

藏品内容重点展示湖湘红色文化艺术,有工农苏维埃红军用过的钱币、红军长征线路图、朱德总司令的衣箱、湘潭革命先烈杨昭植的笔迹和回忆录、湘潭县一名老中医在民国33年(1944年)用毛笔记载的日本兵打砸抢的经过、衡阳保卫战时期抗日自卫队杀敌的大刀、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军功章、抗美援朝战旗、援越抗美战役及对越自卫反击战等纪念徽章。

还有许多反映解放前后湘潭日新月异发展的诸多报刊碑帖等,如一大桥修建前的渡江船票、修桥批复、1949年全国各地前来支援湘潭中心医院医疗救护队的同学名单。

……

这些琳琅满目的红色文化文物,就是一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

在抗日战争展示柜里,一枚侵华日军“支那事变纪念章”格外刺目。这是“七七事变”时期,当时的日本政府为侵华而铸发的纪念章,正面雕刻端着三八步枪的侵华日军形象,是日本侵华铁证。日本战败后下令销毁全部纪念章,这枚存世稀少的纪念章,时刻警醒国人铭记历史,自强不息。

湖湘红色主题展厅内,有一张“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司令部布告”(原稿)引人注目——“世界进步很快,中国岂能后人。愿我三湘子弟,一致义愤填胸。起来保乡卫国,充当抗日英雄。”其签发人是司令王震、政治委员王首道。刘泉平介绍,这是1945年10月三五九旅路过湘潭县射埠张贴的布告,它见证了湘潭人民英勇抗战的不朽历史。

进入抗美援朝展厅,展柜里有一个标明“1953”年份的木函,墙上悬挂着一面暗红色的国旗。每次讲解到这里,刘泉平都忍不住眼角湿润。志愿军第39军的一位小战士遭遇美军的多次突袭,仍将国旗视若生命紧护怀抱冲出包围圈。1953年,他随部队凯旋回国后,特地将这面见证硝烟弥漫战场的国旗,精心珍藏在这口木函内作为一生留念。

红色初心历久弥新

出生于湘乡市一个铁道兵家庭的刘泉平,从小就有一个军人梦,但一次偶然的发现,让他走进了古玩旧物收藏的世界。

湘乡是湘军的发源地,也是文物收藏和流出大县。小时候,刘泉平经常看到操着天南海北各种口音的人进村“收破烂”,低价收购,高价卖出。这使初中伢子刘泉平心中生出了一份懵懂的使命感,保护珍贵文物的使命从此萌芽!

他翻书自学,不懂就问。久而久之,一个初中生的历史知识远超同龄同学。随着收藏的老物件日渐丰盛,家里已没地儿存放。母亲看他每天沉浸在厚厚的历史典籍里如饥似渴地学习,听他眉飞色舞地讲解那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倒也放下心来并逐渐支持他搞收藏。后来,刘泉平走出湘乡,足迹遍布全国和10多个国家,各地稍有名气的古玩收藏场所都有他的身影出现。

一晃几十年过去,湘江水日夜奔流不息,湘潭城里头的天空仍是那样湛蓝。昔日最爱在这儿穿巷串户的刘泉平,如今已成为业内闻名的收藏大家。

2023年,在民建湘潭市委以及雨湖区委、区政府和区统战、教育、文联、文体广新等部门的指导下,刘泉平个人出资300余万元,将已经旧塌废弃40余年的赤旗小学修葺一新,创建了现在这座“湘潭湖湘红色文化艺术展览馆”,免费向社会开放。

朋友们不解,如今自掏腰包创办公益展览馆,每年水电租金、维修成本都不低,虽然早年间走南闯北玩古旧文物赚有一些积蓄,但现在要“养”好一座公益展览馆谈何容易?

刘泉平沉吟不语。

他想起了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时,湖南省响应国家号召选派一批心理咨询师前往灾区,为那里的孩子开展心理辅导服务,刘泉平就是其中的一名。当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一头扑进他怀里哭泣,他强忍泪水为孩子们讲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故事,讲抗美援朝小战士舍命护旗卫国的故事,抚慰和鼓励孩子们要坚强。

从灾区回来后,一股强烈的使命感油然而生,刘泉平要办一座展览馆,让自己珍藏的红色文化藏品焕发光彩,让孩子们从中汲取“红”的力量,懂得“红”的意义。

冬天的“城里头”已经褪去了绿意,而脚下这片土地的颜色是“红”的。

当年,解放军从万楼到观湘门中间的码头浩浩荡荡登岸入城,举目全是秧歌油鼓的喜庆大红。湘潭地委办公楼就在熙春路边,华国锋、胡耀邦曾在这里办公,彭德怀也来这儿开会,旁边是毛泽东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毛福昌号和三义井旧址,街对面就是“城里头”保存最完好的麻石路板石巷古街,巷子东边原是知名的赤旗小学,每天书声琅琅,读出“城里头”中心一片繁华盛世。而今,“湘潭湖湘红色文化艺术展览馆”又为这里添了一抹“红”。

刚送走一批青少年学生参观团,又迎来“中国风”书画艺术俱乐部团队,刘泉平连忙上前接待讲解。在那面血与火洗礼的国旗下,他身体内的热血总是一次次地沸腾,展柜里的那些物件是“红”的,推窗扑面而来混合着湘江水味的城里头空气是“红”的,展览馆和他深入骨髓的基因也是“红”的……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