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协商民主能力

作者:曹政伟 发布时间:2015-06-11 15:15:56

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以下简称《条例》)正式颁布,自2015年5月18日起施行。《条例》作为中国共产党关于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是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在党的统一战线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条例》将民主党派职能完善为“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协商”。我们必须顺应时势,积极探寻、认真研究、准确把握中国协商民主理论渊源和理论基础,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协商民主能力。

一、充分认识研究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意义

深入研究协商民主理论,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深化协商民主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研究协商民主理论适应中国民主政治和协商政治实践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丰富民主形式、拓展民主渠道、扩大人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一方面,研究协商民主理论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努力与我国人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经济主体、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人们思想观念的多元化,人们参与政治、表达利益诉求和意愿的需要日益增多。因此,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人们政治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实现有序的民主参与;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成为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任务。协商民主作为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利于扩大公民政治参与、表达利益诉求和愿望,有利于协调整合人们的利益、化解矛盾,有利于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另一方面,中国的协商民主实践适应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协商制度不断完善,协商形式日益丰富和多样。如何从理论上对这些实践和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并为协商民主政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的指导,是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

(二)研究协商民主理论适应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发展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的需要,有利于从政体意义上丰富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强调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形式或国家制度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在阶级社会里,民主具有阶级性,是国体和政体的有机统一。其中,国体反映了民主的阶级性,政体则是民主得以实现的形式。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阶级矛盾已经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人民开始当家作主,在这种意义上可以说,民主的阶级性已经让位于民主的普遍性。在我国研究民主实现的形式应该成为当前民主理论研究的重点,也就是说从政体意义上研究人民当家作主的形式是当前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受革命战争和计划经济时代阶级意识和观点的影响,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研究中,强调的较多的是民主的阶级性和民主的国体方面,较少注意具体的历史过程中民主实现形式的研究和政体方面的研究。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对协商民主形式,特别是普遍性和规律性的研究,对于发展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协商民主理论适应其自身发展的需要,有利于深化中国协商政治中的民主含义。目前,学术界和中央文件中关于中国协商民主概念和理论的概括和描述,是在总结中国协商政治实践和协商思想发展的基础上提出的。尽管中国协商政治的实践和相关理论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但是从协商民主的角度对中国协商政治实践作出新的判断和认识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在协商民主概念和理论正式提出之前,中国的协商政治理论和实践从属于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和政党学说,协商更多的是从策略和工具的意义上被使用,只有策略和工具价值。西方协商民主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国协商民主概念和理论的提出,为中国协商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空间。如何从民主的角度重新认识、阐发和发展中国的协商民主理论是当前摆在中国理论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

        二、积极探寻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渊源:马列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理论

       不可否认,西方首先把协商与民主联系起来,进行了协商民主理论的架构,形成了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理论模式。但是,中国协商民主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源头,它可以追溯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它就是马列主义关于民主政治的理论,对中国协商民主的启迪。

        (一)马列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为中国协商民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马列主义关于民主的理论,在内容上分为三大类:国家形态的民主;非国家的民主;对各种非无产阶级民主观的批判。这些理论,对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关于民主本质的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在揭露资产阶级民主局限性的基础上,思考了民主的本质:一是发现了社会决定国家的唯物史观;二是揭示了民主的本质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三是指出了无产阶级民主的特点是国家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四是提出了无产阶级民主就是无产阶级统治的观点;指出了民主的目的,就是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统一。

列宁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思想,提出了许多社会主义民主思想:一是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是一种国家形态;二是社会主义民主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的新型民主;三是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民主,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任务;四是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关键,在于完善监督制度。

总而言之,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看来,民主就是要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制度,他们对民主本质的深刻思考,为社会主义民主,设计出了一个追求的根本目标、价值定向。

2、关于民主原则的思考。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民主原则、民主方法的思考,主要有以下4点:(1)实行民主制的原则;(2)实行年会制的党代会;(3)党员一律平等;(4)正确对等党内斗争。

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另一方面又对民主原则、民主方法进一步加以了丰富和发展,主要有以下6个方面:(1)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制度;(2)实行集体领导与个人相结合的集体领导制度;(3)实行党内选举、撤换、罢免制;(4)实行报告制度;(5)实行保护小数原则;(6)实行党内讨论自由和批评自由的原则。

民主是协商民主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民主的原则、民主的方法,特别是列宁关于党内讨论和批评自由的思想,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

(二)马列主义关于多党合作、统一战线思想,为中国协商民主理论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来源。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政党联合建立统一战线的思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中国形态的协商民主,奠定了理论基础。

 1、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指出了共产党与其他政党合作的必要性,而且还探讨了合作的基础、条件、原则等基本问题:一是政党合作或联合的必要性;二是合作的对象;三是合作的范围;四是多党合作的策略原则。

 2、列宁关于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思想。列宁不仅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思想,而且还进行了初步的实践尝试。早在1905年,列宁就提出了多党合人的思想:“苏维埃不应该成为一个狭隘的组织,而应该成为一个包括一切革命民主派的广泛的战斗联盟。”但苏维埃的多党合作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社会民主工党只能同革命民主派合作,不能同反动党派合作;二是“合作”不是“合并”,必须保持社会民主工党的独立性;三是社会民主工党要在政治思想上起领导作用。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权与民主党派进行了短暂的多党合作实践,开创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之先河。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多党合作和统一战线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一中国形态的协商民主理论的直接思想来源。

二、准确把握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协商民主的思想

中国协商民主从一开始,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主导下产生和发展的,在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的历史进程中,马列主义关于民主政治、多党合作、统一战线的理论,为中国协商民主提供了思想的启迪。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协商民主的理论基础。

(一)毛泽东思想开启了中国协商民主思想的先河。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仅形成了重大问题与其他政党、人民团体、社会各界协商的优良传统,而且对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必然性、统一战线的重要意义、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深刻论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必要性。一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需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二是历史条件决定了中国只能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

2、强调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新民主的重特点。一是商量办事是新民主的显著特点。中国共产党人做事的特点是凡事都与党外人士商量;与人民商量是新民主区别于旧民主的显著特点;新民主鼓励自由民主的讨论。二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扩大了民主。三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新民主的重要特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不是政党竞争和轮流执政。四是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

3、全面阐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1)人民政协是统一战线的组织;(2)人民政协是协商的机关;(3)人民政协是非国家机关;(4)人民政协将长期存在。

4、提出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和方法。一是平等相待、民主协商;二是求同存异、兼容并蓄;三是听取意见、取长补短;四是合作共事、广交朋友。

(二)邓小平理论进一步探索了中国协商民主思想。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根据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探索了中国协商协商民主思想。

1、论述了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一是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二是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中国不搞多党竞争和轮流执政;三是必须坚持多党派合作,保障民主党派的参政地位,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作用。

2、 阐述了新时期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它是民主监督的需要;(2)团结力量的需要;(3)政治协商、参政议政的需要。

3、论述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作用。(1)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民主党派的性质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政党;(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各民主党派已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力量;(3)在新的历史时期,各民主党派已经成为各自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社会主义劳动者为主体的、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党。

4、丰富和发展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原则与方法。一是共产党员要注意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商量办事;二是协商讨论要实实在在、不走形式;三是政治协商要制度化、规范化。要完善宪法、法律,保证公民的各种民主权利;要平等进行协商讨论;要创造宽松的协商环境。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动了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新发展。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改革开放面临的新形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进一步从制度上、机制上、程序上,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动了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新发展。

1、强调协商民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发展。(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适应我国国情、与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的政党制度和民主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必须长期坚持、发展和完善,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和削弱;(3)中国不搞西方国家的多党竞争和轮流执政。

2、概括了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同我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势;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是:共产党是执政党、领导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友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在于:各种政治力量(或党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合作”与“协商”。

3、提出了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形式的思想,并首次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概括为“人大选举民主”、“政协协商民主”两种重要形式。(1)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渠道,也是中国协商民主的典型形态;(2)人民政协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有“人大选举民主”、“政协协商民主”两种重要形式,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会主义社会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4、明确提出了要推进中国协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1)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1989年制定并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2)推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规范化、程序化。坚持重大决策与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协商,做到协商于决策之前和执行决策过程之中;自觉接受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监督;为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参政议政创造条件;学会与党外人士平等相处、合作共事。

5、提出了中国协商民主需要遵循的政治原则。一是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二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三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6、强调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1)进一步明确了民主党派的性质和特点;(2)进一步明确了民主党派的作用;(3)进一步提出了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的要求。要加强学习;要选好领导人;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献计出力。

(四)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新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与时俱进,进一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论断和理论创新观点。

1、进一步强调政治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一是进一步强调中国协商民主的主要特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广泛协商”,典型形态是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即政协民主;二是进一步强调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和重要组成部分,它与选举民主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强调“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创造,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程,值得我们倍加珍惜、长期坚持。”

2、提出了中国协商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重要内容。(1)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政治优势;(2)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在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正确处理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关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明确提出了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一是政治协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民政协的基本职能;二是明确提出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就国家和地方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和决策执行过程中进行协商,是政治协商的重要原则。

4、系统概括了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政治原则。(1)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3)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根本任务;(4)要坚持推进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5)要坚持执政党建设与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

5、提出了发展是中国协商民主的根本任务。一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与协商,必须建立在发展的基础上;二是中国协商民主要以促进发展为最高原则;三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要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根本任务,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自觉服务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

6、完善了对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性质的表述,积极支持民主党派搞好自身建设。(1)各民主党派具有爱国、革命的光荣历史,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友党;(2)支持民主党派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重要政治责任;(3)支持各民主党派根据各自章程规定的参政党建设目标,按照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体现政治联盟特点、体现进步性和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以组织建设为基础、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把自身建设提高到新的水平。

7、创新人民政协工作理论,为中国协商民主指明了发展方向。一是全面总结了人民政协的历史经验,坚定了发展中国协商民主的信心;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和作用,推进中国协商民主不断发展和创新。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职能,推动科学发展;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功能,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五)新一届党中央提出的中国协商民主思想,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新发展。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协商民主工作,明确提出:进一步加强协商民主工作,是始终坚持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做法。在坚持协商民主的政治实践中,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协商民主理论的新发展。

1、中共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中共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确认协商民主的概念,也是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并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了规划和部署。(1)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要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2)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集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要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3)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的实效性;要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伊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俞正声一起,分别走访了各民主党和全国工商联,共商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大计。(1)长期以来,各民主党派作为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亲密友党和社会主义参政党,始终同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紧密合作、团结奋斗,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不懈努力。这充分体现了各民主党派的同志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努力。中共中央将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定不移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支持民主党派更好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3)各民主党派人才荟萃、各具优势。希望各民主党派弘扬优良传统,团结带领广大成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贡献。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