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常态”视角下政党协商能力提升路径初探

作者:刘良琴 发布时间:2016-06-16 08:46:57

       政党协商在我国协商民主发展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政党协商居于协商民主的首位,民主党派是政党协商的主角之一,同时,政党协商是人民政协政治协商的主体,并且贯穿于各种协商民主的形式之中。

  一、政党协商内涵的历史发展和“新常态”视角的新解读

  (一)西方协商民主的起源和发展

  协商民主理论起源于西方学界对于选举民主、代议民主制度存在的缺陷的反思。

  “协商民主”一词首次出现于1980年在约瑟夫•毕塞特的《协商民主:共和政府的多数原则》一文中。与西方政治制度中长期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精英主义政治相对,“协商民主”提倡的是平民参与政治,享有政策的决策权。1998年,哥伦比亚大学社会科学教授乔•埃尔斯特在其主编的《协商民主》中认为,讨论与协商是对投票的替代。一时间,“协商民主”制度被认为是比西方传统的选举制和议会制更为先进的政治制度,并逐渐形成共识:“对于以普遍的不平等、日益明显的文化多元主义以及逐渐增长的社会复杂性为特征的社会来说,协商民主是充满活力的、在制度上是可行的政治模式。”

  (二)我国政党协商历史发展脉络

  在我国,政党协商名号虽新,但并非新生事物。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领导人就新中国建设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民主党派领导人相互交流意见。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人民大会堂会见胡厥文、荣毅仁等5位民建和工商联老同志,就落实原工商业者政策、搞好对外开放等问题听取意见。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江泽民、胡锦涛同志高度重视同各民主党派中央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的政治协商。2009年9月,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0周年大会讲话中再次强调:“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这两种民主形式既相互衔接又相互并列,是中国人民社会主义实践的伟大创造,有力地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这是对我们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提炼、概括和总结。可以说,中国协商民主制度经过60多年的实践发展,已经逐步走向完善和成熟。据统计,自1989年7月至2012年10月,党中央、国务院或委托有关部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和无党派人士就党和国家发展重大问题举行协商会、座谈会、通报会350余次,政党协商走上了制度化轨道。

  (三)“新常态”视角政党协商的新内涵

  新常态视角下,党中央为政党协商赋予新的内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着眼于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进一步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动了政党协商规范、有序、高效开展。据统计,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至《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意见对政党协商有最标准的阐述:政党协商是中国共产党同民主党派基于共同的政治目标,就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事务,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直接进行政治协商的重要民主形。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习总书记用口语化地阐释了协商民主的深刻内涵:“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涉及人民利益的事情,要在人民内部商量好怎么办,不商量或者商量不够,要想把事情办成办好是很难的。党中央、国务院或委托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调研协商座谈会、其他协商座谈会70次,其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13次,政党协商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二、“新常态”对政党协商提出的新要求

  (一)广度的要求。“新常态”时期,党中央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推进中,涉及的广度前所未有,不是推进一个领域或几个领域的改革,而是推进所有领域改革。政党协商的内容,涵盖社会的方方面面,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也涉及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等重要领域。民主党派作为政党协商参与对象,就必须立足自己的界别特色,从广度上提升自己的政党协商能力。

  (二)深度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形成新常态。从深度看,经过30多年不断改革,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留下来的大都是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甚至是牵动全局的敏感问题和重大问题,改革进入深水区。当前改革触及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调整的都是极为复杂的利益关系,需要涉险滩、破瓶颈,矛盾复杂、敏感、艰巨程度都前所未有,改革进入攻坚期。民主党派作为亲密友党和肝胆诤友,要提高政党协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必须在政党协商能力的纵深上下功夫,做文章,找的准核心问题,摸得到敏感点和痛点,提得出内行意见。

  (三)高度的要求。“新常态”背景下政党协商的内涵正在逐步丰富和完善,总的来说,包括四个层面: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就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党内外进行广泛协商,特别是加强同民主党派的协商—政党协商;国家政权机关的立法、决策协商;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基层民主协商。政党协商的内容就中央层面而言,主要包括7大项:中共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有关重要文件;宪法的修改建议,有关重要法律的制定、修改建议;国家领导人建议人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等重要问题;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的重大问题;其他需要协商的重要问题。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常态对政党协商能力建设的高度性上,是有着高要求的。它要求参政党能从党和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战略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上,进行有效协商。

  三、“新常态”视角下政党协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协商信息渠道不畅。履行政治协商职能,需要掌握大量真实详尽的信息资料,但就目前情况来看,知情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对称,是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协商面临的瓶颈。民主党派成员知情渠道大部分是单一的靠两会和政情通报,或是对口联系单位寄送的一些材料,缺乏固定、可靠、有效的信息获取渠道,很难得到准确真实的第一手资料,有些问题和数据得不到核实。民主党派对党委、政府的有关工作知情不足、了解不深,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政府的工作情况,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知情献策的要求。一些部门对政党协商是礼节性的,直到政策出台时才想起征求民主党派意见,协商内容往往临时性的通报,协商时间非常紧张,民主党派根本来不及调查研究。有些单位对民主党派需要了解的信息,总是遮遮掩掩,有所选择,而不是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通报。

  (二)协商认可度不高。少数基层领导不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对民主党派的性质、地位、作用的认识存在模糊认识,把民主党派看成是“政治花瓶”,认为民主党派可有可无,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是没事找事,对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不理不睬,解决民主党派的提案不痛不痒,对民主党派“特约人员”态度是不冷不热,工作做表面文章。

  (三)协商实效不显著。尽管在政治协商中各民主党派提出了许多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但是从整体上看,由于很难及时全面地掌握第一手信息,造成民主党派对政府部门决策的过程、实施的情况和结果掌握不多,知之甚少。建立在不全面了解相关信息基础上的参政议政,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缺乏可操作性,难以被政府部门采纳,更难让政府部门作决策参考。在实践中,党派成员的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往往只能依靠网络或者自身工作领域可掌握到的相关信息,多见广度而少见深度,建言献策只有建言而缺少献策,缺乏深度,少有“佳作”、“力作”。能够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高度,帮助党委、政府谋大事、想要事、解难事,具有真知灼见的高质量高水平的建议比较缺乏。

  (四)协商队伍个体动力不足、集体实力不强。个别党派成员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只当成是一种荣誉,而忽视了责任,自甘于摆设和花瓶的定位,认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只是一种形式走过场而已,参政议政意识薄弱,挂名不出力,在任期内写不了几个像样的议案提案。另一方面,民主党派虽然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但是存在着个人参政议政能力强、集体参政议政能力弱的现象。个别党派只是以某个人的建议作为党派建议、提案,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参政议政的作用,未能形成强有力的集体参政议政机制,影响了党派的整体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工作。

  四、民建在“新常态”背景下充分发挥党派优势,优化政党协商能力的具体路径

  (一)把握独特性,突出党派特色。当下中国,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方面形成新常态。经济进入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叠加的新阶段,把增长速度调整到合适的“挡位”,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使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正在成为新常态;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稳定的平衡点,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准确把握改革发展的着力点,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结合点,不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在转方式、调结构、保民生、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新成效,正在成为新常态;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社会政策要托底有机统一,保持政策定力,创造良好的发展预期和透明的宏观政策环境,正在成为新常态;坚持“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正在成为新常态。

  围绕经济发展新常态,民建党派大有可为,要充分发挥自己密切联系经济界的党派特色,在政党协商工作中,从自身专业特长出发,将经济发展方向作为参政议政的重点领域,充分利用党派在这一领域的独特优势,将参政议政工作做实、做深、做精,使自身的专业能力与参政能力相互结合,有序互动。

  (二)把握专业性,提升社会认可。参政议政不是参政党的一己之事,需要党委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协商的有效性建立在建议的专业性的基础之上。党派要提升找准问题的能力、收集民意的能力、研究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协商成果转化的能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积极为经济建设出谋划策,真实反映社情民意,为党委、政府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鼎力支持,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才会有更多的知情权和更多的调研途径。

  (三)增强敏感性,掌握工作主动。提升政党协商能力,一个重要的途径是提升自身理论功力,培育洞察事物本质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素质培育参与国事和履行职责的社会活动家素质,增强政治敏感度。具体到政党协商工作中,就是要把握党委政府的关注点和工作规律,增强协商主题的预见性,不打无准备之仗,找得准党和政府决策的难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社会矛盾的焦点、有关部门忽视的冷点,深入调查研究,早做准备,抢占先机,悉心建言献策,增强工作实效性。

  (作者系民建湖南省委参政议政处干部)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