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造省级特色文化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品牌

作者:陈国雄 发布时间:2017-05-22 14:43:32

    中共邵阳市委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湖南省域副中心、湘中湘西南经济文化中心和全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发展战略,描绘了未来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快速发展的美好蓝图。北塔区作为全市首个“省级服务业示范集聚区”,将按照中共邵阳市委提出的发展新理念新思路,用足用活政策支持,促进服务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品牌,放大效应,助力“两中心一枢纽”建设。

一、北塔区特色文化服务业集聚区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北塔区大力实施“路网拓城、商贸活城、生态秀城”战略,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滨江新城”,加速推进邵阳市“两型社会实验区”。在政策与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北塔区第三产业发展迅速,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北塔区特色文化产业规模以上统计企业总数19家,产业增加值突破30亿元,已成为北塔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一)强化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北塔区在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政策推动下,文化基础设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区内财政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超过10000万元,包括:建成西湖桥文化休闲广场、区图书馆、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对江北文化名片北塔进行维修,规划建设北塔文化公园等。在基础设施建设的推动下,北塔区因势利导,用好用活文化基础设施,推进群众文化发展,扶持发展了群众文化团体40余个,打造“江北休闲广场”、“资新老年艺术团”等群众文化品牌。

(二)发挥传统优势,餐饮歌厅休闲文化形成名牌

在发展的过程中,北塔区抓住夜宵市场搬入江北机遇,利用江北新城地势开阔、门面租价便宜的优势,选定餐饮、歌厅休闲两大行业作为提升江北人气的核心,着力形成餐饮歌厅休闲文化特色。截至目前,全区餐饮门店发展到150余家,形成了国安大酒店、洞庭春高档餐饮、魏源东路文化餐饮和夜宵市场排档餐饮高低搭配、互相辉映的良好发展格局。

(三)挖掘本土文化特色,文化助力经济发展成效初显

北塔区委、区政府坚持保护和开发并重,一边大力开展文物普查,深入挖掘北塔区民间音乐、民间制作工艺、民间饮食酿造工艺、民间医药等方面的文化特色,成功申报了北塔、“资江号子”、“湘窑(开口笑)酿造技艺”等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积淀丰富本土文化底蕴;一边加强文化开发,推进文化旅游、文化招商,提升文化的经济价值。以湘窖酒业为龙头,积极推进湘窖生态酿酒园、白酒博物馆建设,提升企业文化品位,着力把湘窖酒城打造成国家4A级工业旅游景区;积极利用六十丹霞地貌、田江古渡等文化资源,引进文化企业10余个,其中东方新绿洲以市园艺场桔园为基础,以生态农业为卖点,着力打造“中国最大樱花园”,成为市民休闲新景点;鑫众绿化以生态居所为其开发理念,建设一个集文化娱乐休闲、高档楼房、文化乡村连片开发于一体的文化生态居住区。丹霞山庄、犀牛渡、富森、宝马湖等一批休闲农庄以文化为特色,合力打响了北塔生态文化招牌,吸引了市区及周边县区居民前来光顾。

(四)瞄准新兴文化业态,高端文化产业迅猛发展

按照深度融合、集群发展的基本思路,北塔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字技术,改造提升手机游戏、网络电视等新媒体和新行业,引导数字图书、数字化出版等注入新兴数字技术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业态规模,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初步形成了创意设计、数字媒体、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成立了以邵阳市大希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世纪图文广告创意有限公司、东山广告设计有限公司、梦幻希腊神话娱乐城等为代表的文化创意类产业集群。

二、北塔区文化特色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目标

加快特色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利用最新科学技术,激发新闻出版、动漫制作、影视制作等传统文化产业活力,提升产品表现水平;着力推进文化产业和设计服务与农业、城市规划、商业、教育、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发展,提升产业之间的产品附加值;着力推进互联网、虚拟现实、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在特色文化产业中的运用,催生新的产业形态。紧紧围绕“将北塔区建设成为湘西南地区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的目标,坚持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双轮驱动,打造以“文化+”为核心,构建包括历史文化、企业文化、生态文化、新兴文化和休闲文化在内的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历史文化——重保护,打造“国保北塔”文化名片。加强古建筑文物的保护修缮,让历史文化建筑熠熠生辉;加快廖耀湘公馆修缮、利用蔡锷广场及名人故居等,加强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的深度融合。

企业文化——重产业,打造“湘窖酒城”文化名片。坚持不懈扶植文化内涵丰富的产业发展,将湘窖酒业打造成为中国生态酿酒工业的旅游观光胜地,成为中国最美的酒城,将湘窖生态酿酒园打造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生态文化——重生态,打造“北塔生态园”文化名片。依托滨江临水优势,倡导绿色文明理念,改善“宜居、宜业、宜游”环境,重点打造邵阳城市绿肺工程,到2020年,接待游客量突破20万人次。

新兴文化——重创新,打造“文化创意”文化名片。以动漫产业园和印刷产业园为依托,努力催生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竞争力、影响力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大型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到2020年,实现产值10亿元。

休闲文化——重管理,打造“江北休闲城”文化名片。到2020年,全区餐饮门店发展到400余家,总产值达15亿元。

到2018年,北塔区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初具规模,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40亿元;到2020年,北塔区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全面建成,打造出一批特色文化领域的重点骨干企业,主导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18家以上,省内同行业前5位的骨干企业达到5家以上,主导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0亿元。

三、建成省级文化特色服务业示范集聚区的几点措施

北塔区要做大做强一批在全省有影响的龙头文化企业,打造主导产业突出、产业链条完善、经济效益明显的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积极培育特色文化产业集群,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一)建立政府部门联席会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建立由区委宣传部牵头,区政府相关部门部门参加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联席会议机制,定期召开例会,统筹协调文化产业领取区发展的重大规划和重大项目,促进文化与科技、旅游先等跨行业渗透融。

充分发挥金融、财政等杠杆作用,大力支持重点文化企业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加大文化产业开放力度,降低准入门槛促进文化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继续优化工商、税务、土地等服务,注重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在投资方向、项目引导、产品和服务开发,市场营销等环节的指导。

(二)构建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

宣传科技创新平台共建共享理念,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企业支撑、社会参与、国际合作”的模式,建立以企业技术创新中心、产学研战略联盟为核心,以重点园区和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科研 院校为支撑的文化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支持骨干建设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建立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引进、突破文化内容创新、生产、管理,传播与消费等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

促进文化和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的文化科技企业和企业集团,把重大文化科技项目纳入北塔区发展规划,促进文化与科技创新资源及要素互动衔接、协同创新,提高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依托产业园区,争创省级特色鲜明,产业链完整的省级文化与科技整合示范基地。

(三)培育壮大龙头骨干企业,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

加快文化企业跨地区、跨区域、跨所有制的兼并重组,力争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品牌效应明显的龙头骨干企业,打造文化产业旗舰。通过放宽准收入、政策引导、营造环境改善服务等措施,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扶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化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形成“区域化发展”的完整产业链条,扩大集聚效应和规模效应。理顺文化产业内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素之间以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以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纽带,强化大型文化企业领略与中小文化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充分拓展延伸文化产业链条,使文化产业内部的创作、出版、展演、传播、教育、销售及消费各环节上下连接,环环相扣分;注重开发文化衍生产品,广泛带动旅游、餐饮、交通、娱乐等相关产业部门的发展,形成文化产业链的良性循环机制。

(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文化产业投融资渠

围绕特色文化服务业示范集聚区企业需要,引导金融机

构业务、产品与服务创新,探索构建股权投资、资本市场、信贷融资等互为补充的新型金融体系,包括:一是积极引导多元化投资服务主体进行业务创新。加强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引导力度,大力发展融资担保、再担保、股权投资、融资租赁、信托、期货、消费金额、基金等多种类型中介结构,促进科技金融中介聚集。支持股权投资、银行、证券、保险、小额贷款等各类机构相互合作,设计符合文化创意与商贸流通的金融产品。二是完善创新金融服务体系,完善股权、产权、知识产权交易体系;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推广集合型发债模式,支持创新型企业发行企业债券,扩大债券融资规模。完善自主创新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专利权质押贷款风险补偿机制。

(五)培养文化专业人才,构筑北塔文化人才高地

一是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支持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科研机构与文化产业集聚区联合创建文化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基地,重点培养素质文化产业管理人才和实用人才;鼓励各高校,培训机构加大对文化产业集聚区人员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文化产业方面的专业培训力度。二是创新人才引入机制。通过高等院校重点引进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和创新思维,并且具有现代文化产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经验的外向型、复合型高层次文化人才,面向国内外引进领军人才,跨界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三是建立人才交流机制。鼓励和组织文化人才到文化产业发达地区考察学习,积极参加文化产业高峰论坛。四是建立人才激励机制。设立北塔区人才资助、奖励资金,重点奖励文化领军人才、青年英才。

(六)整合创新文化资源,塑造北塔特色的文化品牌

深入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根本。北塔区资源优势转变成产业优势的关键是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新,用现代的、创新的、商品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只有通过高水平的创意设计,才能实现从文化资源到文化品牌的转变。为此,要每年拔出专项文化品牌建设资金,实施文化产业品牌支持计划,创新文化内容和表现形式,狠抓传媒出版、文化创意、动漫游戏、文化旅游以及工艺美术等优势领域文化品牌建设,进一步挖掘北塔生态园、湘西南文化艺术产业生态园、湘商文化旅游产业园、湘窖酒业生态酿酒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等有文化品牌的市场价值,利用特色品牌延伸文化产业链条,借助于现代传媒力量扩大品牌影响,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集聚区。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