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微时代”下民主党派政治参与 及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探析

作者:刘冰 发布时间:2017-07-04 10:08:31

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要求,是形势和任务的要求,更是保持参政党进步性和团结性的要求。中共十八大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指明了协商民主的新方向,这既为民主党派发挥参政党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又对民主党派增强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各民主党派中央也明确要求各级组织要大力加强参政议政工作,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积极探索参政议政能力建设新途径。

众所周知,信息全球化的步伐已经进入“微时代”,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使得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民主党派亟需与时俱进,积极适应“微时代”的环境要求,用好“微平台”、“微技术”,推动参政党自身建设,更好的进行政治参与,切实加强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建设。

一、从政治参与的视角看待“微时代”

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先生曾说过: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和运用,都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以微博、微信、微视等为代表的微媒介正以流动的、迷你的、瞬时的、扁平化的传播方式风靡全球,将我们推进了“微时代”。微时代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传播的内容更具影响力、冲击力和震撼力。在国外,“微时代”的显著标志是类似于中国“微信”的软件程序的广泛应用,主要有推特(twitter)、脸谱(facebook)等程序,他们出现的比中国早,用户比中国多。应用领域也从网络社交,迅速向网络商业、网络金融、信息传播、新闻文化等诸多领域扩展。我国的“微时代”起步稍晚,但发展迅猛,其影响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网络微民数量呈现井喷式急剧膨胀,并持续激增。据工信部《2015年6月份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规模达到9.05亿户。而美国著名会计事务所普华永道在《2012-2016年全球娱乐和媒体产业展望》的报告中表示,到2016年时,全球移动互联网用户总量将增至29亿,其中将近10亿来自中国市场,占总数的34%。二是网络微平台成为社会群体新的主要联系载体。随着互联网、移动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通过互联网、特别是移动数据网络正在形成全新的社会组织和生存模式。根据腾讯公布的2015年业绩报告,2015年微信用户数据已覆盖中国90%以上的智能手机。网络微群体已经成为超越国家、社会阶层、年龄职业的巨大群体,群成员通过各种网络微社交平台进行信息沟通、讨论意见、组织活动等。例如,在微博平台上,大V的传播力量不可小视,一些有影响力的大V拥有的粉丝可以达到数千万;在微信平台上,通过扫一扫、摇一摇或者从手机联系人中加入,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朋友圈。三是微民形成的网络群体正对现实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微时代,传播的扁平化趋势更加明显:每一个使用网络终端和移动终端的个体都是一个传播节点,相比之前,人们进行传播活动更加便捷、高效、平民化。微时代使得人人在对话中实现决策参与,成为传播活动的主体。例如,一个人分享了一个观点,更多人看到之后继续分享给其他人。通过这样不断地分享,就可以实现群体决定。这跟水滴聚集成云的过程相似,这里把个体比作水滴,而当个体因为认同某个观点而不断分享时,他们就聚集起来,形成一股力量,一股甚至可以改变国家政策、社会秩序的力量。正所谓“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一条微博、一段微视频、一句流行语,都是微动力,都可能是引起风暴的蝴蝶扇动的翅膀。2011年春节,中国社科院教授于建嵘在新浪微博上发起的“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的事件经网友的不断转发,形成了强大的舆论传播力量,在事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网络大V的意见始终引领着这一事件的舆论发展,最终通过多方力量,解救了不少乞讨儿童,此事件也成为微博传播历史上的重要足迹。可见,当微民的行动和力量在自由状态下集结,那将是一股推动事件发展的强大动力。

而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来看,微时代微媒体的风靡,一方面,人们正在借助互联网更多的参与政治生活,扩大了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等各项权利,如在人民网的强国社区、天涯社区的天涯杂谈等,事关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事件、话题可以展开广泛讨论,可以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监督政治活动的运行。部分微群体通过互联网传播政治理念、组织社会活动、追求群体利益,直接对政治运行形成影响。另一方面,也搭建了政府和政治群体听民声、纳民智、聚民意的有效载体,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指尖上的政民对话”。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陕西省原安监局长杨达才“表哥”的落马到网民呼吁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出台,无一不显示了微群体的政治影响力。

二、“微时代”民主党派参政议政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建国以来,我国各民主党派联系社会各界人士,通过调研、协商、反映社情民意等多种方式进行参政议政,起到了广求善策、广谋善举的作用,为推动我国政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但必须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发展,“微时代”的政治活动正在出现新变化,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职能正在面临的现实挑战。一是“微时代”弱化了各民主党派的政治作用,最突出的表现为弱化了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功能。庞大的微民借助各种微平台演化形成的各个群体具有政治群体的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有类似于党派的政治作用。微民们通过微平台反映各种现实问题,政府相关部门通过各种微平台了解舆情。微博、微信等微平台已经悄然成为汇聚民意、反映民情的重要渠道,成为群众关注公共事务、加强社会监督的重要途径,成为民众与公权力之间互通有无的桥梁,而民主党派的“传声筒”和“润滑剂”的作用不再具有曾经的魅力。二是“微时代”条件下各党派主体界别交叉和趋同,有可能会弱化民主党派的参政党地位和作用。近年来,各民主党派为了应对新的社会阶层的分化,原有的界别特色慢慢趋向于交叉和模糊,各党派之间的社会基础、成员构成、政治趋向、活动方式上差别越来越小,并在议政范围、政党理论和纲领方面也逐渐趋同。各党派为了全面履行参政议政职能,开始拓宽自身界别局限,“微时代”来临后,各党派成员通过网络了解到社会热点和民意都大同小异,都一味追逐社会热点问题,追求全面参政,使得参政议政的重点越来越不明显,不能凸显各党派的界别特色。如果各民主党派不能战胜“微时代”的挑战,则会导致参政党地位和作用的弱化。

   同时,我们也看到“微时代”是把双刃剑,“微时代”的到来,给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带来了巨大机遇,提供了崭新而广阔的空间。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要把握“微时代”基本特征,摆脱传统思维束缚,树立信息化观念,真正融入“微时代”,积极利用“微平台”掌握社情民意,增强民主党派舆论导向力,促进自身参政议政机制的完善和能力的建设,履行好参政议政职能。

三、“微时代”如何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能力

1、提高政治把握能力。政治把握能力是是民主党派的安身立命之本。政治把握能力,主要是指能够科学判断形势、适应历史趋势和准确把握方向,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政治把握能力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在“微时代”时期,利用互联网,更加便利地加强对执政党的执政理论学习,从而建立各民主党派自身完备的理论体系,树立正确的政治信念。二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面对互联网上各种政治舆论错综复杂的形势中,能够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明辨政治事件正误是非的能力。三是在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政治方向和原则问题上,特别是在遇到重大变故、重要历史关头之时,能够利用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将参政党坚定地政治信念传播扩散,引导民主党派成员和影响普通民众形成积极正面的舆论氛围。

2、提高网络适应力、建设力和引导力。一是要提高民主党派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信息化水平是建言献策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以信息化提高执政水平,民主党派也应该在履职中更加自觉地采用信息化技术,通过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来增进建言献策的科学化。要支持和鼓励民主党派各级组织开通自己的微博和微信公众号。通过这种便捷的方式一方面更好服务党派成员。让党派成员能够更好地明政知情、参与协商,使党派成员在网络和微信上,通过手机能够了解党和国家的政策、部署,工作推进的情况,推动实现党派成员实时参与协商、及时参与监督。另一方面通过微博、微信就参政议政的各方面话题与网民及时交流,广泛了解民情、征集民意,并对民众提出的问题及时作出应答及反馈。二是要完善网络参政议政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要形成问题信息处理机制、敏感信息保护机制、重要问题信息快速反应机制。三是要注重培育自己党内在微媒体上的“意见领袖”。要加强对其成员的培训力度,通过组织集中学习培训、座谈交流等形式培养成员的政治洞察和辨别能力、网络交流技巧,并从中发掘培养一批“网络发言人”、网络“大V”。通过在党内选择培养政治立场坚定、大局意识强、能熟练运用网络、通晓网络语言的成员,以普通网民的身份参与到网络活动中,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既可考察网络社情民意,也可适当引导网络舆论向正确方向发展,传递“正能量”。同时,要及时关注网络舆情,抓住可能对成员思想造成影响的苗头性问题,及时进行分析,通过加强思想教育进行适当引导。

三要提高调查研究创新能力。调查研究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基础性工作,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研究,参政议政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各民主党派在“微时代”加强调查研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创新调研形式。通常,民主党派多采用实地调研,召开座谈会的方式方法进行调研。“微时代”要求我们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问卷调查,取得最广泛的调查样本,进行大数据分析,形成最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在发现有特殊价值的区域,结合实地调研,得出科学结论。二是创新汇集各方面力量的手段。根据党派特点,利用或创办互联网专业领域论坛和交流群,打破地域界限,延伸触角,借才借智,汇才集智,汇集多方力量,做好调研工作。三是创新促进调研成果转化的方式方法。调研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调研成果只有能够发挥作用,才能体现调研活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将一些不涉及国家机密,不影响执政党形象的调研成果,通过网络进行广泛传播,引起更大范围的重视。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