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柯敏(省教育厅厅长)
教育扶贫是扶贫攻坚优先任务
教育扶贫,应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不断优化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加大项目、资金倾斜力度,强化目标责任,狠抓机制创新、经费投入、人才培养、师资改善等关键环节,确保教育扶贫稳中推进,取得明显成效。
下一阶段我省教育扶贫工作的主要措施是:按照“中央和省财政拿大头”的原则,支持民族地区落实国家核定的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提高中小学经费保障水平。省级基础教育工程建设项目,逐步实行民族地区“零分担、零配套”政策;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保留必要村小和教学点;加强民族地区职业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实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在农村特岗教师计划、公费定向培育、教师培训等方面加大对民族地区的倾斜。
徐克勤(省民族宗教委员会主任)
加大力度推动系列政策落实
在省政协推动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进入国家战略层面以后,本次的双周协商会,又一次为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谋了一件大事、实事。
省民宗委将从三个方面研究、落实本次协商会上提出的意见建议:结合省委、省政府即将出台的有关民族工作的文件,抓好协商意见的落实;将于近期和有关部门一道启动编制少数民族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各位委员、专家的意见建议,也会被采纳到规划当中去,进一步推动民族工作的加快发展;加大力度推动少数民族高考加分等一系列政策的落实,促进我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民生改善。
胡伯俊(省人社厅厅长)
推动劳动者更高质量的就业
在经济新常态下,我省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总量仍然比较充足,但结构性矛盾与信息不对称是“用工难”的主要问题。
为逐步提高职校教师的工作补贴,我省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调整,即“今后基本工资标准原则上每年或每两年调整一次”。
关于校企合作,今年将继续组织全省国家级产业园区的企业与职业院校、技工院校进行现场对接,并将供需信息汇编成册,形成长效合作机制。
人社部门将积极采纳委员们的意见建议,推动我省民族地区劳动者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欧阳煌(省财政厅副厅长)
多个问题正在积极推进解决
做到教育富民、就业安民,是我省实现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
关于偏远地区农村教师待遇问题,目前我省在武陵山、罗霄山片区启动了人才津贴项目,提高了补助。特岗教师的待遇近年来也在不断提标,但仍有待提高,下一步,将就这一问题进行重点研究;关于义务教育的营养餐问题,今年的营养餐标准已从3元提升到4元,但是营养餐发放、保管等一些具体问题,处理起来仍有难度;关于留守儿童入园难的问题,我省从2011年起每年支付1亿元来解决这一问题,但是要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推进。
此外,对于委员提出的职业发展、社会资本参与教育扶贫等问题,将积极地解决和推进。下一步,关键是要理清思路,整合资源,使教育扶贫投入发挥最大的效益。
黄绍红(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划定扶贫对象落实精准扶贫
目前扶贫部门对于偏远地区农村教育扶贫工作的做法是,对于职业教育,坚持给予补贴,每年给每个学生(家庭)补贴1500元;对于义务教育、高等教育,可以给予补贴。如果都给予补贴,这个数量就会过大。但是“可以补”目前正在积极试点。
当前,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扶贫部门在全省范围内确定了具体数目的贫困家庭子弟,以后教育相关补助的发放,大致限定在这些孩子当中。同时,希望教育部门、社会保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在教育扶贫上,将更多的精力和资金放在这些真正需要帮扶的寒门子弟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