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声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就业,为何得到民建省委和省政协民宗委的高度关注,并成为省政协第二次双周协商会的议题?
赖明勇(省政协副主席、民建湖南省委主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湖南的难点在于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特别是武陵山区这个扶贫攻坚主战场。当地百姓迫切希望脱贫致富,但“打工没技术,创业没思路,务农没出路”,教育发展滞后成为制约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我们认为,今后扶贫攻坚的关键在于大力扶持教育发展。
为此,民建省委与省政协民宗委共同对我省武陵山片区教育扶贫开展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以期推动教育扶贫与就业工作创新发展。
湘声报:在关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和就业的调研中,让你感受最深刻的是什么?
赖明勇:我参与了这个课题的多次调研,去过湘西州、张家界、怀化等地。我至今清楚地记得在桑植县一所学校和贫困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情景。他们很多都是留守儿童,一年难得见一次父母。学校的教学楼很破旧,学生宿舍阴暗潮湿,一张床要挤两三个人睡……他们太需要社会的关爱和帮助了。
湘声报: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就业最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赖明勇:关键在于两点:实现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随着科技发展,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远程教育等来推进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提升教育质量,当前的突出问题包括优质学校“大班额”、农村师资水平低、职业教育“双师型”人才短缺等。
促进贫困学子就业,首先要让他们真正拥有一技之长。社会上出现了企业用工荒和毕业生就业难的矛盾,说明院校培养的人才没有跟社会需求很好地对接。所以我们要加强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教育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同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畅通教育扶贫、就业信息渠道。
湘声报:民建省委多年来在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和就业方面的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未来还将有怎样的行动?
赖明勇:一方面是积极参政,我们将继续关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工作,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为政府决策进一步提供参考。另一方面是积极参与,加大社会服务力度和深度,主动作为,通过开设更多“思源教育移民班”等,继续探索智力扶贫、资金扶贫、企业扶贫新模式;同时,进一步动员企业家,为他们参与扶贫牵线搭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