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在北京召开第41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促进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建言献策。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主持会议并讲话。全国政协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副主委、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教授参加了此次座谈会,并以“关于进一步促进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建议”为题在座谈会上发言。
刘长庚认为,我国2553所普通高等学校中共有214所高水平大学,其中地方高水平大学113所,占一半以上。地方高水平大学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才培养方面,培养了90%以上的区域性高级专门人才,当地生源达60%以上,毕业生在生源地就业的比例近50%。制约地方高水平大学发展的因素除了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治理结构等内部因素外,有两个外部因素比较突出:一是竞争环境还不够公平,二是财政支持力度不均衡。
刘长庚建议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构建充满效率与活力的竞争体制,实现全国214所高水平大学在同等外部条件下的公平竞争。一是要进一步构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在生均拨款、学科和博士点评审、人才工程等方面一视同仁,更加注重绩效评价,进一步为地方高水平大学提供适当宽松的办学条件和学科设置条件,鼓励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办法。二是中央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支持力度。理由如下:第一,分税制改革以来,形成了地方“财权小、事权大”的局面,中央财政对地方高水平大学的支持力度不够;第二,我国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将一部分原来的部属高校转变成为地方高校,113所地方高水平大学中有30所是由原来部属高校下放的,中央财政也应履行相应的转移支付职责。应逐步拉平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水平大学在经费支持方面的差距,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用于教育经费支出的比例,加大转移支付力度,逐步将已有的专项转移支付转变为一般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