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全国政协委员伍跃时:重视气象灾害影响 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发布时间:2016-03-09 09:20:26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08日

 

中国气象报记者 段昊书

  “提高农业经营户在灾害条件下的持续生产能力,保障我国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保障农业生产经营者不‘因灾返贫’,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要条件。”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分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公司常务副董事长伍跃时呼吁,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也是尤以气象灾害为代表的农业自然灾害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伍跃时介绍说,2015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21769.8千公顷,其中绝收2232.7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704.1亿元。全年农业保险赔付超过262亿元。应当说,农业保险制度对保护农业生产、保障农民收入和国家粮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伍跃时同时指出,我国的农业保险体系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譬如:中央政府支持的农业保险品种较少,农业保险覆盖率还不高;保险金额太低、损失补偿率不高;农业保险制度缺乏完善的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运营有失规范。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3月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其中修改了《农业保险条例》部分内容,保险机构从事农业保险业务的限制将大为放宽。伍跃时认为,国家层面已高度重视气象等自然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全社会对于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防控意识都应得到进一步加强。

  伍跃时在今年带来的提案中指出,一是应加大农业保险责任范围、提高保额标准和赔偿水平。农业生产不仅市场风险大,而且受自然灾害影响大,但目前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窄、保费标准低、赔付率低,不能很好地保障农业生产的持续性。

  二是应尽快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近年来,我国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给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现行“一家保险公司承保”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应对大灾风险的能力有限。应建立中央和省两级大灾风险分散制度,避免发生保险公司“赔付难”问题。

  三是探索建立农业保险“政府主导、第三方介入、保险公司承保”的运营模式。要想让农业保险落到实处,关键是要建立第三方介入的阳光运营模式,并请农业生长及灾害评估的专业部门或机构为定损、理赔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责任编辑:赖敏)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