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刘长庚委员: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作者:光明日报 刘江伟 杜羽 发布时间:2018-03-08 09:18:2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把握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关于创新,刘长庚委员这样看——

依托创新 焕发活力

2018年新春伊始,“新旧动能转换”成为热词,刷爆了山东老乡的“朋友圈”。经国务院批复,山东成为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综合试验区。新时代,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旧动能在衰退、在转型,新动能在蓄积、在崛起。加快这种转换,关键在创新。

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湘潭大学副校长刘长庚委员认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不单是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事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事关现代化建设全局。

对接需求 驱动发展

刷脸进站、高铁上用手机点外卖……春节假期,无数归乡的游子在中国高铁的护送下平安到家,科技感十足的春运让人们赞叹不已。5年来,中国科技创新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有力带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能发展。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理顺体制机制最关键。刘长庚委员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发力:一是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二是减少信息不对称。鼓励产学研一体化,以合作方式降低各方获取科技成果的信息成本;大力发展科技职业经纪人队伍,探索引导构建成果处置的公证机制,引入专业化社会中介服务。三是推动好的政策落地见效。放开对高校、科研院所优秀科技人员在转化科技成果方面的相关限制。

开发“富矿” 激活动能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最大的“富矿”。实施股权激励、实行成果转化奖励、破除人才流动制度障碍……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改革指向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努力形成人人崇尚创新、人人渴望创新、人人皆可创新的良好环境。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刘长庚委员认为,一是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的优良发展环境,让一切创新想法得到尊重、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成果得到保护;二是要为人才创新提供优良发展平台,以重大人才工程为抓手,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让各类人才都能充分展现其才能和智慧;三是健全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创新成果收益分配机制,落实好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

 

  上文摘录自《光明日报》2018年3月7日 06版

  

 

热点专题

微信公众号
网站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