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月22日)上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刚结束,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迅速引起了住湘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
起草时间最长、报告字数40年来最短、首次对全年经济增速不设具体目标、我国城镇化率首超60%、首次设置抗疫特别国债、首次要求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中央本级支出安排首次负增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简洁务实、干货满满,委员们在聆听过程中感到亮点频出、惊喜不断。
赖明勇委员
(省政协副主席、民建省委主委)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蕴含湖南机遇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的具体目标,主要是考虑到全球疫情导致的外部形势不确定性。纵观报告全文,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民生稳就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尤其是报告提出要大力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一般性的支出坚决压减,从中央带头,非急需性非刚性支出要压减50%以上,这个决心是非常大的,体现了政府部门带头过紧日子服务人民的决心。
报告中扩大内需的战略思路明确,从有效投资方面,重点支持“两新一重”建设;从消费回升这一方面,注重多措并举,扩大消费,适应群众的多元化需求。报告中关于新型城镇化区域发展、环境治理、能源安全等方面,都是围绕着扩大需求这个目标来布局的。
“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蕴含着湖南机遇。报告提出在中西部地区增设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增加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对湖南来说是重要机遇。
陈晓红委员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
加速数字经济发展
今天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非常精简,不到1万字,但亮点很多。其中关于“六稳”“六保”有很多具体举措,谈稳就业有两句话让我觉得很惊喜:“促就业举措要应出尽出,拓岗位办法要能用尽用。”我们在高校的委员都很关心就业,今年形势确实比较严峻,有874万毕业生,所以我认为把“稳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非常重要。
报告对于保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力度非常大,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总理说“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令我印象非常深刻。
对于报告中提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加快新基建和数字经济发展,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我也感受很深。我认为要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国家制度优势,把产学研结合起来,加强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对接,促进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特别是5G应用场景的全面布局。
雷鸣强委员
(民进省委副主委、省社会主义学院院长)
“稳”字为先,“保”字当头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虽然没有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但对今年工作的其他主要目标,特别是工作着力点做了精准安排。我的总体感受可以概括为:“稳”字为先,“保”字当头”。
“稳”“保”二字是报告的高频字,“稳”字出现了41次,而“保”字出现了85次。
报告最核心的两个关健词是“六稳”和“六保”。报告指出:“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李云才委员
(九三学社省委副主委、
省供销合作总社巡视员)
稳就业促就业是最大民生
“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保就业保民生,有效应对疫情冲击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农民工进城受企业复工达产不足的影响,加上今年高校毕业生达874万人,再加上包括零工在内的灵活就业人员以亿计,迫切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社会的高度重视。
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资助以训稳岗,今明两年职业技能培训3500万人次以上,高职院校扩招200万人,要使更多劳动者长技能、好就业”,并明确了相关扶持政策,把解决就业难题摆到了重要位置。
这次我提交了关于大力发展技能经济的提案,建议把疫情影响下的就业难题转变为提升劳动者素质、经济发展素质、鼓励创业创新的机会。政府工作报告使我们更加增强了稳住民生基本盘的信心、“六稳六保”的信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信心。
杨君武委员
(民盟省委副主委、湖南师范大学教授 )
“生命至上”印象最深刻
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令我印象最深之处是两次强调“生命至上”。在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与保障民众生命人身安全之间,鱼熊不可兼得之特殊时期里,负责任大国政府毅然决然选择优先保障全国民众生命人身安全,这是对生命至上理念的真切践行。
此外,2019年政府减税降费力度空前,总额达2.36万亿元,超年初计划3000多亿元。今年政府计划减税降费2.5万亿元以上。政府减税降费让利于民,对于市场主体而言就是放水养鱼、喂鸡下蛋(与此相反做法就是涸泽而渔、杀鸡取卵),可激励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扩资增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在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国内外双重压力之情形下,进一步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不失为明智之举。
END
文| 湘声报记者 刘敏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