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民建湖南工商大学支部一行赴雷锋精神发源地——望城区团山湖村,开展主题教育学习和乡村振兴调研。一场“把初心写在大地上”的沉浸式主题学习,在雷锋精神发源地的蝉鸣与稻香中展开。
首先,支部开展“学规定、强作风、树形象”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李小龙主委及各支委分别领学了《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的实施细则》《中央明确公职人员违规吃喝认定标准》等主题教育学习内容,并观看了专题片《八项规定改变中国》。各会员积极发言、认真讨论,分享学习体会。纷纷表示要做到原原本本学,理论联系实际,不断走深走实,展示民建人的责任担当。
随后,会员们来到正兴文苑感悟雷锋精神。1958年3月,18岁的雷锋发表《我学会开拖拉机了》,也写下“七问”初稿。67年后,会员们踩着当年雷锋修过的防洪堤,走进了镶满雷锋思想的正兴文苑。在“雷锋七问”手稿前,向征领诵了这篇充满正能量的短文。支部会员又以《从“七问”到“七一”:新时代民主党派的回答》为题,现场讨论学习。
会员们围绕“雷锋精神与共同富裕”开展田野调查。创业青年详细介绍了他来到团山湖村创业五年来的初心,为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所做的一些具体工作。在水生态养殖基地,会员们详细考察了水生态经济产业。基地负责人向大家介绍了“鱼草蟹共生”的产业模式和智慧渔业项目,其将农村水体治理、乡村景观、农村文旅、农业产业结合在一起,以水生态为纽带,做到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实现了化水生态治理为水生态效益。所在村庄团山湖村屋舍俨然、河流水质透亮、河岸岸芷汀兰、农业大棚连绵起伏、设施农业建设基地工程车辆轰鸣,水生态田园综合体的雏形正在成型,到处呈现一片欣欣向荣的现代化新农村景象。调研间隙,会员把这次调研收集的水生态相关资料整理成册,计划未来推进专项建言。
“雷锋七问”的最后一问是:“你既然活着,又是否为未来的人类的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一次学习,正在裂变为一连串“我为乡村振兴做件事”的长效清单。有会员表示:“雷锋精神不是纪念馆里的陈列,而是新时代参政党成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坐标。今天的团山湖之行,是我们向雷锋、向人民、向未来交出的一份阶段性答卷。”
据悉,民建湖南工商大学支部下一步将围绕团山湖“雷锋文化+水生态经济”开展专项合作,并推动“雷锋精神与企业家精神”课题研究,让“七问”之答在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中持续回响。
一审:民建湖南工商大学支部
二审:毛阿雪
三审:张立明